不管是楼市还是股市,太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股市因为太热闹,直接把交易给干崩了。楼市这边也没闲着,瑞安翠湖天地六期来了一波开盘即售罄。
这可是套均1.11亿的项目。
从目前的信号来看,尽管经济的实际交易还没有完全恢复,但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头部的人群已经在抢险布局。
经济的全面复苏,基本国家的真金白银投入市场这最后一步了。要明白这一点,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经济压力是怎么来的。
许多地方的经济不畅,大多是来源"地方政策"的财政恶化。
地方政府的大量债务,挤压了原本的公共预算,导致地方一些预算内的资金无法支付,这里面包括与地方政府合作的企业及相关与员工。
企业没钱,员工就没钱,消费就没钱,楼市更谈不上好,土地也卖不出去。
恶性循环。
说直白一点,我们作为一个家长式的经济体,地方因为财政压力,导致原本那个"看不见的手"消失了,使不上力了。
因此过去的经济逻辑也就全面瓦解。
在9月10日的人大常委会上,我们披露了债务规模:
截止2023年末,全国法定债务规模达70.77万亿,其中国债30.03万亿,地方债务40.74万亿。
还不含隐性债务。
我们为什么要全面发展经济,本质上目标就是"化债"。
解决债务问题,方法通常是两种:一种是让国内的人来还(自己还),一种是让国外的人的来还(别人还)。
自己还,就是我们理解的996打工制,苦一苦,熬一熬,起早贪黑努力把钱还了。选择这种方式我们必然要缩衣节食。这几年我们过的就是这种日子。
有人会感觉疫情期间我们似乎压力还小一点,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生病了,所以借钱(发债)过日子,没有加班加点,怕把病搞没了。
别人还。有两种,一种是美国那种通过加息吸引资金回来,拉爆他国经济使得汇率崩盘实现化债,讲白了就是抢。第二重是吸引外资进来,来支持国内的经济,加快市场效率,使生产效率提高,达到快速还钱化债的目标。
如今,我们走的就是这个路子。
但是,资本从来都是逐利的,要想吸引外资进来,就必须要有相对开放的政策。一旦开放政策,对外限制就会减小,外资资本在提高生产效率的时候,也会带来对应财富。
因此,我们就必须要不断的做大蛋糕,让外资一直滚动下去,直至全民都能吃到这块蛋糕。互联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而随着资本的扩张和无序发展,势必会触发国内的民族底色,干预底层经济,这时候我们就要选择采用行政干预或者是财政干预,这也迎来了我们将重新收紧资本的开放度,或者就是国有资本亲自下场和外资PK。
互联网和教培,我们选了收紧。这个选择是有弊端的,资本外流的本质逻辑也在于此,受过伤的资本的,在出海的势必是要脱一层的,即便再度开放,一般是不会轻易回来的。
新能源我们选择的亲自下场,和特斯拉亲自干架。这个方式,前提是我们要有钱,能够在这场效率的角逐中胜出。
如今,我们重新放开市场,吸引外资进场,公平角逐,势必要地方发挥本土财政优势。
地方债的问题没有解决,地方估计很难放手一搏。
因此,这一轮的经济复苏,大概率是在一线城市和财政自给率城市开始的。
学习强国,走进新时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