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04年出生,曾经也是一个满腔热血的青年学生。1927年,23岁的他依然参加轰轰烈烈的北伐,4月就加入我党。

早年,他先后在集美师范学校、上海大学、中山大学读书,理论功底扎实,文笔也不错。

在那个战火连绵的时代,军人是最吃香的,能打仗的人也是各方势力争抢的人才。他能文却不能说(主要是因为说闽南方言,别人听不懂),武的方面更不擅长。

因此,他一直从事的就是宣传工作。1931年,与他同岁的王明已经是颇受共产国际重视的“中央领导”,而他还是被同班同学(莫斯科中山大学1年级1班)王明呼来喝去的宣传工作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32岁的陈伯达因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宣传部长,而在党内开始有了一定地位。在他的身上,颇有一种“老夫子”的文人柔弱气息,人们很难想象,他能够后来步入正国级领导的行列。

从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政变”后的白色恐怖中入党后,他一直干的就是进步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如《北方红旗》。

1931年,他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出狱后,他曾到吉鸿昌的部队工作,还和柯庆施等人一起参与领导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他出任北方局宣传部长,而在党内开始有了一定地位。当时的北方局书记是刘少奇,是他的顶头上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7月,北平沦陷。组织上让他进入“北平三人委员会”,主持北平市委工作。陈伯达却希望到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中从事著述工作,他提出想去延安。

就这样,他到了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中央党校、马列学院任教,讲授的课程并不受欢迎,主要原因就是他的闽南方言无人能听得懂,上课还需要带一个翻译。

为此,他长期坐“冷板凳”,心里甚是苦闷。直到有一次,他在参加一场关于孙中山思想的辩论时,运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加以阐述的发言引起了教员的注意。

从此之后,他开始了开挂的人生。可以说,教员是他的人生贵人,更是他的伯乐。之后,陈伯达参与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研究工作,撰写了大量的宣传文章,如在抗战时期发表的《评〈中国之命运〉》,算是他的开山之作。后人评价,这也是陈伯达写得最好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也因此被人赞誉为“我们党最好的理论家”。他也是教员秘书中职位升得最高的——1969年,在九大上,他进入政治局,排名第四,排在康生之前,成为正国级领导。

他的发迹,除了个人、贵人等因素,最重要的是遇上了特殊时期,他在1967年的“批刘批邓”的风潮中积极鼓吹,靠政治投机赢得爬升资本。

因为“极力”反对刘、邓等人,他的地位迅速上升,刘、邓等人因此深受其害。随着地位攀升,他的野心越来越大,企图进一步靠政治投机获取更大政治权力。

先是依附“四人”集团势力,后又攀附林,1970年在庐山会议上公然与教员唱反调,完全不顾大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他被捕入狱。从政治巅峰到跌落,也就一年时间。从此,他消失在公众视野,直到1980年,他出现在“两案公审”的法庭上,被依法判刑18年。

鉴于他对革命有功,次年就被保外就医,由儿子照顾。1982年,组织上请他出山从事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他欣然允诺,从此笔耕不辍,大量阅读书籍报刊杂志。

1988年,他刑满释放,次年病逝,享年85岁!这个人的名字叫陈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