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面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要求,如何加强原始创新?如何以科普与科创两翼齐飞促进原始创新持续涌现?我们需要紧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重新审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互动机制。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显著提升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普工作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科普的核心任务已不再局限于科学知识的普及,更在于传承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以及倡导科学方法,以此唤起广大公众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增强对科技事业的热忱与支持。这需要将最新的科学前沿和科技成果,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从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审视创新链的各个阶段,从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直至市场推广,科普的滋养不可或缺。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务必开展高质量科普,确保科普活动贯穿于科技创新的全链条及全过程。
借助高质量跨界科普发力,推动原始创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产学研用各领域的专家通过高端科普交流及跨界合作,不仅为科技工作者创造宝贵的学习机遇,更为科技创新领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通过跨界科普,科技工作者得以了解不同领域的前沿科技发展态势,拓宽研究视野,汲取成功经验,启发创新思维,借鉴其他领域最新研究方法,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比如,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通过参与跨界科普,可以了解生物学、医学、物理学、材料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进展和方法,进而发现新的应用场景和潜在问题。同样,其他学科领域研究者也可以从人工智能的发展中汲取灵感,获得启发,将其算法和技术应用于自身研究领域,推动创新突破。
构建高质量跨界科普平台,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高质量跨界科普活动为产学研用活动主体提供了深入讨论和思想碰撞的契机,将市场需求、产业实际需求与前沿学术成果紧密结合。产学研用各方由此得以更加精确地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更准确地掌握技术发展趋势,明确攻关目标与合作路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技术突破。例如,华为与车企的跨界合作,推动手机智能生态与新能源汽车的深度融合,智能车机系统的创新融合现象不断涌现,催生强强联合、多跨赋能的新局面,这正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的综合竞争力。
高标准推进跨领域科普工作,促进新技术加快转化应用。跨学科协作显然是提升科普内容品质的关键策略,通过整合不同学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科技成果,创造更具创意与实用价值的科普内容。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企业等多元主体应开展跨界合作,通过联合举办涉及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飞行、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多元化科普活动,为公众生动展示前沿科技应用场景和发展前景。与此同时,应持续推动数字化、绿色化等关键性、共性、基础性科学技术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普及与应用。此举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重大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牵引作用,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更有助于营造全社会浓厚的创新氛围,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布局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科普在创新链中的重要作用,将有助于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