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中心成员出版译著《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初主要在欧洲进行,最终延烧至全球,由于战争的规模、破坏和生命损失史无前例,欧洲人当时称其为“终结所有战争的战争”。但在仅仅20年后,二战全面爆发,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也是有纪录以来最多大规模民众死亡的军事冲突,而且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其影响甚至持续至今天。在短短20年内经历两场史无前例的浩劫,这可以说是20世纪世界历史的最大悲剧和谜团。它因此也成为世界诸多历史学名家争相探究的对象。
对于1919-1939年这段两次世界大战间隔期的历史,各国历史学者的研究非常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社会等多个领域。在这当中,扎拉·斯坦纳(Zara Steiner)的两卷本巨著《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The Lights that Failed: Europe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1919-1933)和《黑暗的胜利:欧洲国际史,1933-1939年》(The Triumph of the Dark: Europe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1933-1939),被广泛认为是对该时期欧洲国际关系史最为权威和全面的研究之一。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理查德·J.埃文斯(Richard J. Evans)将它们描述为两次世界大战间隔期国际外交的“标准著作”。
《消逝的光明》一书中文版译著共68万余字,已于近日由社会科学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出版。该书的翻译工作由扬州大学苏丹研究中心成员石志宏博士独力完成。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扎拉·斯坦纳
欧美历史最重要研究者之一
扎拉·斯坦纳(1928-2020年)是生于美国的英国历史学家,是20世纪欧洲史及美国史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者之一,曾任剑桥大学默里—爱德华兹学院(原名新学堂)代理院长,剑桥大学荣誉退休研究员,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其研究关注国际关系不断拓展的国内与国际环境(背景),以及对外关系管理与执行的历史比较。
扎拉在纽约出生和长大。她在1950年和1954年分别获得牛津大学学士(只用了两年就达到了三年学制规定的学习任务)和硕士学位,期间得到泰勒(A. J. P. Taylor,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和柏林(Isaiah Berlin,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史家和政治理论家之一)指导。1957年,扎拉获得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还在牛津大学读书时,扎拉就被第一次世界大战“钩住”了(hooked,她自己的说法)。她的《外交部和外交政策,1898-1914》(The Foreign Office and Foreign Policy, 1898-1914,1969年出版)以及《英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Britain and the Origins of the First World War,1977年出版,修订版于2003推出),在研究方法和学术洞见方面发挥着先驱的作用。
1976年,扎拉受邀为泰勒的经典著作《征服欧洲的斗争,1848-1918年》(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of Europe,1848-1918)撰写后继之作。牛津大学出版社设想这将是一个覆盖1919年至1945年的一卷本,扎拉要求用10年来完成。但像许多学者所熟悉的方式那样,一卷本变成了两卷,10年变成了30年。《消逝的光明》和《黑暗的胜利》相继于2005年、2010年出版。
英文原著上下两卷封面
两战间隔期国际外交“标准著作”
《消逝的光明》和《黑暗的胜利》的广度和深度都令人印象深刻,涵盖了经济发展和关系、武器生产、外交谈判、政治和战争等诸多方面,而又具有同等的权威性。两卷书总计超过2000页,基于对世界多种语言的学术文献和文件的可靠掌握,以清晰明了的方式表达了复杂的事件序列;文笔精彩,充满了辛辣和深刻的判断,丰富的细节、引人入胜的短语和讽刺的旁白,使得这一套著作读起来同样让人饶有兴趣。
《消逝的光明》一书完全别出心裁,它并未将1920年代概括为又一场全球性冲突(二战)的一个失败的序曲,而是本身具有极大吸引力的十年,在这一时期里,政治家和外交家力求重新组织一种可行的欧洲秩序。斯坦纳审视了那些失败的努力,但也审视了那些为未来的成功带来希望的努力,其中许多通常如果不是被忽视也是被低估的。该研究表明,由于美国部分地从欧洲撤回,以及苏联(俄)的体制对于输出革命所实施的被迫的和自行施加的限制,欧洲曾获得一种平衡。欧洲艰辛获得的这种稳定在1925年之后达到了其脆弱的限度,这甚至早于那些席卷欧洲的金融危机。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崩溃和希特勒1933年上台之间的转折年份,灾难性地改变了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之间的平衡。斯坦纳这一内容广泛的研究帮助我们把握这一过程中的各个决定性阶段。这部巨著使得扎拉在2007年当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并赢得了众多评论家的赞誉。
《黑暗的胜利:欧洲国际史,1933-1939年》聚焦于希特勒上台后国际局势的恶化,分析了纳粹德国的扩张政策,以及英法的绥靖政策如何最终未能阻止二战的爆发。该书通过详实的档案研究、广泛的视角以及对多层次因素的分析,不仅揭示了各国外交政策的内部逻辑,还展示了期间国际体系失败的深层次原因。该书被视为研究两战间隔期外交史和二战起源的权威之作,具有极高的学术影响力和持久价值。
上卷《消逝的光明》中文版译著分为两部
译者素养和经验兼具
《消逝的光明》一书译者石志宏从南京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具有文学、科技史、国际关系史专业素养,现在扬州大学苏丹研究中心从事非洲安全、海上安全、国际关系史、中外关系史等方面研究。
其曾在江苏扬子晚报等报社从事国际新闻编译多年,发表译作约500万字。另有译著包括《铁三角:透视凯雷集团的秘密世界》(远东出版社,2006年)《现代战略战术辞典》《英国海军霸权的兴衰》(待出版)等。
“既是纪念碑也是警告”
扎拉于2020年2月13日去世,比她的丈夫乔治·斯坦纳晚10天。剑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国际史名家大卫·雷诺兹(David Reynolds)在由其撰写、并在该校历史系网站发布的怀念文章中说:“扎拉的两卷本高高耸立,(它们)既是纪念碑,也是警告。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她看到光明开始黯淡。她希望这不是黑暗的又一次胜利。”
随着大国竞争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回归,有关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说法再次引发关注。近年来中美关系、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如乌克兰危机)、中东和亚洲的地缘政治冲突等,都让人们重新审视全球冲突的可能性。“历史从来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地相似”,扎拉的审视、忧虑和希望发人警醒。
《光明的消逝》一书评论集萃
“对于一战结束之后15年里的欧洲国际(关系)史的单卷(single-volume)权威叙述……确认了扎拉·斯坦纳作为(对于)两次世界大战间隔期国际事务研究杰出历史学家的地位。”——马丁·康威,《英国历史评论》
“扎拉·斯坦纳的著作已经确保我们将不得不带着应有的尊敬,看待那个被忽视的十年(1920年代)。她已经以其无懈可击的学识、清晰度和同情心讲述了这个故事……她的著作无疑将成为关于该时期的权威著作。”——玛格丽特·麦克米伦,《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任何希望了解两次世界大战间隔期的读者,都应当查阅这本书,而且任何面向该时期的认真的研究者都应当购买它。因为无论是就博学(的程度)还是阐述而言,纯粹就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与它相提并论。最重要的是,扎拉·斯坦纳确保我们是以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的方式来阅读历史。”——英国《独立报》
“壮丽而权威的著作……《消逝的光明》巧妙而明智地运用了通过广泛阅读和长期反思所获得的各种成果……一种全新而引人入胜的观点,镶嵌于其对于各个主角和主题的全面审视之中。”——马克·马佐沃,英国广播公司
“一种光芒夺目的叙述……人类戏剧性事件与一种宽广的国际视角的结合,在西方、东方和大西洋的不同视角之间的转换,这是该叙述的一种支配性力量之所在。它熔迷人的细节、平衡度、灵活多样的节奏与内容于一炉。这是欧洲曾满怀信心地相信它自身是世界中心的最后一个时期,斯坦纳对该时期进行了长长的、充满智慧的检视。对于任何关切欧洲大陆的过去或者未来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扣人心弦的阅读。”——《金融时报》
“扎拉·斯坦纳已经创造出一部辉煌的著作,充满细节而又拥有众多发人深省的洞见。它在未来的许多年里将保持作为一部经典。对于那些研究国际商业史的人来说,它将作为一部关于该时期的卓越的背景参考指南……如果人们希望了解更多,那将会是以同一风格写就的第二卷。”——德里克·H·艾尔德克罗夫特,《商业史》
关注我们一一扬大苏丹研究中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