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祖国西北耕耘31载,助力我国粮食大幅增产;她为落后小县城建起第一个正规儿科;一家三代人在帕米尔高原守卫边境70年,在生命禁区为官兵指向带路。今天,15人被授予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分享他们的故事,记住这些闪亮的名字!

一生为国 圆梦飞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永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志,原总装备部“921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或主持我国多型号导弹研制、火箭研发、送中国人进入太空并筹建空间站。

溘然长逝3个月后,2024年9月13日,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其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王永志将毕生心血都投入到国防科研和载人航天事业中,将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前进的方向,不仅让中国拥有了抵御外敌的国防重器,也让国家拥有了运输卫星的巨擘天梯,更让中华民族实现了千年飞天梦想,同时也为中国载人航天未来事业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年来,王永志收获了无数荣誉。每一次,他都会谦虚地说,荣誉属于整个中国航天人。

斯人已去,风范永存。我们相信,天上那颗编号为46669的小行星——“王永志星”,定会在浩瀚宇宙中一直散发着永恒的光芒。

躬耕农业 持之以恒——“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曾在祖国西北耕耘31载,培育推广抗病、高产的远缘杂交小麦;他曾组织开展多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助力我国粮食大幅增产。

在70余年的科学生涯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始终把“回报国家”作为奋斗目标,为“让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而不懈努力。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李振声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振声带领课题组成功育成小偃系列小麦新品种并迅速推广,其中仅“小偃6号”就累计推广1.5亿亩,增产80亿斤,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同时,还在世界上首创了一套全新的育种方法——小麦缺体回交法,大大地缩短了杂交育种时间。由于小偃系列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在黄淮流域冬麦区广泛种植。一时间,“要吃面,种小偃”的民谣广为流传。

年逾九旬,已不能亲自去田间地头,但李振声依然心系科研。他经常向学生了解远缘杂交小麦育种最新进展、“滨海草带”建设情况,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以兴趣始,以毅力终”,李振声十分推崇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这句名言。这句话正是他数十年如一日育种工作的写照。

严谨治学 救死扶伤——“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他无私公开治疗方案,只为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年逾耄耋仍奋战在医学救治一线,为青年医生指点迷津。

人生百岁之际,这位集大成于一身的医学泰斗却认为自己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就是对病人负责。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

浴血奋战 屡建奇功——“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93岁的老人名叫黄宗德,17岁参军入伍后,先后参加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在多场战役战斗中冲锋在前、屡立战功。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因为表现英勇,黄宗德荣立一等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整个军旅生涯中,他还荣立二等功1次,荣获胜利功勋荣誉章,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和牺牲的战友们一样,这位战斗英雄从不畏战怕战,却一直期盼着和平,更珍视现在的和平。几十年来,黄宗德走进部队、学校、工厂、党政机关、社区街道等,开展报告近百场。他希望人们能铭记历史,立足当下,心怀未来。

今天的中国正如他们所愿。亿万人民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历史,在新的伟大变革中迸发出更加澎湃的力量。

这是和平的回响,这是胜利的回响!

“友谊勋章”获得者迪尔玛·罗塞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迪尔玛·罗塞芙,巴西前总统、新开发银行行长,长期致力于中巴友好事业,为推动中巴、中拉关系发展和金砖国家合作作出杰出贡献。

勇担重任 强军为国——“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小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主持研制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多部世界先进的雷达,引领中国预警机事业实现跨越式、系列化发展。

他坚信“中国人一定能行”,终其一生为祖国国防事业打造“千里眼”。

他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王小谟被追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攻坚克难 潜心钻研——“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赵忠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导电性是重大科技前沿,有望为生产生活带来颠覆性变革。在人类开展超导研究的百余年中,出现过两次高温超导重大突破。这两次重大突破,他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60多年科研生涯中,他带领团队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取得一系列世界级研究成果,使我国高温超导研究跻身国际前列。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忠贤。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赵忠贤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脚下有沟壑 心中有家国——“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巴依卡·凯力迪别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帕米尔高原上,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接力护边的故事为人所熟知。

巴依卡生活的地方位于祖国西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冬季长达七个月,被视为“生命禁区”。巴依卡·凯力迪别克1972年从父亲手中接过“担子”成为一名“牦牛向导”,与边防军人一起在帕米尔高原守边护边。

2009年,巴依卡像父亲一样,将这份责任和爱国守边精神传承给了儿子拉齐尼·巴依卡。2021年1月4日,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拉齐尼不幸英勇牺牲,年仅41岁。

每次说起儿子,巴依卡老人既难过又骄傲。

尽管年事已高,巴依卡无法再奋战在边防一线,但他依旧用自己的方式“屹立”于高原上。只要精神头好一些,巴依卡老人就会去学校、部队、牧民家中,给他们讲党的恩情和国防的重要性。他希望年轻的一代,心怀家国安危,勇担时代重任。

70多年来,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怀着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用绝对的忠诚和担当奉献守护着祖国的西大门。

“党的女儿”心向党——“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田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毛女》让她一举成名,《党的女儿》激励她永远做“党的女儿”。今年,“党的女儿”田华96岁了,她已是真正的满头银发。

一片丹心、一腔热血,田华用一个个立足时代、扎根生活的作品,努力诠释“人民艺术为人民”的担当和追求。

1940年,中国正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2岁的田华加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走上革命道路。4年后,田华光荣入党。面对党旗,她立下“一辈子对党忠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誓言。

1954年,广受群众喜爱的田华,成为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几十年的文艺生涯中,为党的事业奋斗,为人民文艺奋斗,始终是田华不变的初心。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联接着初心、扎根于泥土,好的演员和作品永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苦练绝活 争创一流——“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许振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装卸效率是衡量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山东港口青岛港不断提升装卸效率的路上,“金牌工人”许振超起到重要作用。

多年来,许振超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填补技术空白,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

许振超是青岛港第一批集装箱桥吊司机。面对各种难题,他苦练本领,练就了“一钩准”“无声响操作”等绝活。

2003年4月,在“地中海法米娅”轮的装卸作业中,许振超带领团队以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成绩,首次打破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

从一名普通码头工人成长为“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的当代产业工人杰出代表,许振超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作为一名普通的港口工人,就要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成为无愧于时代的劳动者。”许振超说。

深耕法史 立德育人——“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晋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深耕法史,著书立说,让中国在世界法制史发展的进程中有了自己的声音。他严谨治学,开风气之先,为发展中国法制史载欣载奔。他兼容并包,立德育人,推动中国法制史学科桃李满天下。

70多年里,他把时间、精力和心血都贡献给了中国法律史学,他就是新中国中国法制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和杰出代表,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晋藩。

治学生涯中,张晋藩不断开风气之先,让中国法律史学走向世界。他主编《中国法制通史》《中华大典·法律典》《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展示了中华法制文明的历史面貌。

他出版60余部专著、主编20余部中国法制史教材,培养了我国第一届法制史专业博士生,培育出百余名博士毕业生。

尽管著作等身、载誉天下,但张晋藩始终恪守“不偷懒、不自满”的治学原则。他说,我的工作只是“开风气”,为大家的深入研究踏出一个路径,不敢也不可能都为“天下先”。

如今,这位94岁的老人仍然坚持给每年新入校的博士生上课,并亲自带博士生。从1984年招收第一位博士生,至今40年,摩顶放踵培养人才,从未间断。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黄大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他带领团队,创造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曾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首任部长,为党和国家的教育、科研事业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他就是“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黄大年。

1977年,19岁的黄大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在这里,他走进了地球物理学的殿堂。

1988年,留校任教的黄大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字里行间流露着满腔报国真情。此后黄大年攻读不辍,一步步走上世界舞台。2009年,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任教。

取舍之中,照鉴情怀,黄大年深知自己的根之所在。

“透视”地球,燃烧自己。回国7年,黄大年带领科研团队突破国外高精度探测装备技术封锁,推动中国真正进入“深地时代”。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卓越科学家,黄大年关注的不仅仅是当下的科研,而是中国未来30年、50年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要达到的目标——向深地、深海、深空进军。

沿着黄大年的足迹,吉林大学有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科研疯子”拿起了接力棒,凝聚团队力量在“重力梯度仪研制”“油气多元勘探理论与开发”“空-地电磁、重磁探测技术”“非常规油气勘探”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人们缅怀黄大年,因为,他的生命里赫然刻印着8个大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一生一诺绽芳华——“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路生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只身从北京来到陕北小县城,为这里的医疗事业奉献一生;她,是当地百姓信赖的“路大夫”,用医者仁心守护几代人的健康;她,年过八旬却坚持“超期服役”,践行“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人生诺言。她就是“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路生梅。

1968年,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毕业,来到偏远的陕西佳县,成为佳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那时,自小生长在北京的路生梅还想象不出这里的艰苦。

由于医生数量少,儿科专业出身的路生梅很多时候要承担内外科、妇科、中医科等其他专科的工作。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实践,路生梅渐渐把自己变成了全科医生。在医院工作之余,她也常常到偏远的乡村出诊。看到群众缺医少药,路生梅坚定地许下承诺——“要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

1983年,路生梅在佳县人民医院创办小儿科,成为首任儿科主任,先后培养了50多名专业儿科医生、儿科护士。此后,路生梅作为医院副院长,又带领全院职工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进一步提高了当地的疾病诊疗水平。

人生的十字路口,她或许有数次离开佳县走向另一种人生的可能。但每一次,她都选择留下。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从芳华到白发,路生梅始终践行着曾经许下的承诺,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她的地方扎根、绽放!

直击改革 稳健成道——“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卓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扎根市场经济理论研究70余年,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的“常青树”;他在价格改革、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等方面提出许多颇具建设性意义的主张,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突出理论贡献。“为国家发展尽经济学家的天职。”这是他毕生身体力行的信念。

他,就是“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卓元。

在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张卓元从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出发,逐渐产生以市场化推进价格改革的观点,与后来坚持稳定地推进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张逻辑一致、思想一脉相承。

70余年研究生涯,张卓元始终把自己的研究和国家发展所需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的创新扎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参加了诸多中央文件的起草和决策咨询工作,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情系乒乓 贡献卓著——“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燮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曾首次为中国队夺得男双、混双世界冠军,享有乒坛“魔术师”的美誉。他是迄今为止国际乒联“优秀教练员特别荣誉奖”的唯一获得者。

他就是“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燮林。

运动员时期,他以独特的直拍长胶削球技术独步天下;转型为教练后,他培养出多位世界冠军,引领中国乒乓球女队登上一个又一个巅峰。

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心系体育强国梦,躬身力行推广乒乓球运动,倡导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