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场外期权交易”,这词儿听起来很多人都不大懂,但其实咱们可以用大白话把它说明白。
首先,咱们得拆开这个词儿来理解。“场外”,就是不在那个大家都知道的、标准化的市场里,而是可以私下里商量着来的;“期”,就是说的未来某个时候;“权”,就是权利,也就是你能做某件事的资格。
举个例子来说吧,小明看上了某小区的一套房子,现在的价格是10000元/平。但他有点担心,万一未来几个月房价跌了怎么办?于是,他就和售楼部商量了个办法:现在先交2%的定金,约定未来6个月内,不管房价怎么变,他都能以10000元/平的价格买这套房子。
这其实就是个场外期权交易。房子就是那个挂钩的标的物,小明就是场外期权的买方,售楼部就是做市交易商。6个月是期权合约的期限,10000元/平是执行价格,2%的定金就是期权费。
咱们再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6个月后,如果房价真的跌了,小明可以选择不买这房子,但他交的定金就拿不回来了。不过,他可以用更低的价格去买别的房子,这样也算没亏太多。
但如果房价涨了,小明就赚到了。他可以用之前约定的10000元/平的价格买下这套房子,比市场价还便宜呢!
这就是场外期权交易的魅力所在。小明通过付出一点点期权费,就避免了房价大跌带来的损失,也避免了房价大涨时错过的风险。
那场外期权是怎么来的呢?
期权的历史可悠久了。最早是在17世纪初期的荷兰,那时候的郁金香热让期权开始发展起来。后来呢,欧洲人就用它来稳定农产品价格,保护农业。到了18世纪末,美国也有了场外交易的股票期权,场外期权交易市场就越来越完善了。
说到场外期权啊,它还有点像保险呢。
对于买期权的投资者来说啊,那期权费就像是给交易商的保险费。投资者呢,就得到了以一定价格买某种资产的权利;交易商呢,收了保险费就得履行相应的责任。
如果未来那个资产的价格涨得比约定的价格还高,投资者就可以让交易商按约定的价格赔给他,这就跟保险一样,能补偿经济损失;但如果未来资产的价格没涨到约定的价格,那投资者就只是损失了期权费而已。
对于交易商来说呢,他们也会用期权资金去增值和保值,这也跟保险的融资功能有点像。
所以,场外期权交易就像是一场定制化的风险保障游戏。投资者可以通过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避免因为价格波动而带来的损失。当然啦,投资有风险,入场需谨慎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