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27日,渝中区举行2024秋冬季“治气”攻坚新闻发布会,今年1—9月,渝中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2天、同比增加28天,PM2.5年均浓度3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6 %。

发布会上,渝中区发布了制定全区“治气”攻坚战重点区域秋冬季强化方案,推进落实“1442”工作体系,紧盯1组攻坚目标,聚4大攻坚板块,强化4项攻坚保障,打表推进2个清单,确保秋冬季“治气”攻坚战落地落实、决战决胜。

今年以来,渝中区紧盯大气面源污染,以及固定源、移动源污染治理,重点抓好扬尘管理、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露天焚烧、内河在用船尾气治理等工作,持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其中,针对城市空气污染重要来源的移动污染源,渝中区重点抓好了“一车、一机、一船、一油品”治理监管,在全国率先开展内河在用船尾气污染治理试点,对7艘“两江游”船舶加装高效SCR后处理装置,实现氮氧化物削减率达到90%以上。

“目前,我们已完成治理了4艘‘两江游’船舶,年底前将完成7艘船舶尾气治理,预计年减排氮氧化物60吨。”渝中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源头防控的基础上,渝中区大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区域空气质量持续向优。今年全区先后督促82家施工单位规范围挡、封闭作业,减少施工扬尘污染;区城市管理局会同生态、交通、交巡等部门针对建筑垃圾清运开展夜间联合执法88次,立案查处无证运输、“冒装撒漏”等违法案件49件。

此外,围绕生态修复,渝中区还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统领,立足山城、江城特色,用好山体、江岸、边角地,垂直挂绿、河岸披绿、见缝插绿,打造了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园林绿化景观,着力在增绿、护气上下功夫。截至9月26日,全区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3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7%,为同期历史新低。

秋冬季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期。接下来,渝中区还将紧盯重点区域、时段、对象,深化交通、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及生活源“四源防控”,对全区11个街道差异化下达PM2.5浓度控制指标,以科技支撑强化对污染天气的应急应对,努力实现“降浓度、抢优良”,守护渝中母城的美丽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