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爵位上废除前朝五等爵位,仅留公、侯、伯三等爵位。明朝封爵除了功臣,就是外戚。众所周知,武将以真正标准得到封爵的情况很正常,因为可以上战场立战功。不过,文臣就不一样了,因为文臣几乎没有上战场的机会,毕竟专业不对口,术业有专攻,但也不是没有。文臣因军功封爵的,纵观明朝276年的历史,仅有三位。
一、王骥(靖远伯)
王骥(1378年-1460年5月30日),字尚德。保定府束鹿县(今河北省辛集市)人。王骥刚毅有胆,晓畅戎略。永乐四年(1406年),王骥登进士第,授兵科给事中。明宣宗在位时,王骥升迁至兵部尚书。在明朝时期,兵部尚书也属于文官的范围,比如于谦等人也曾担任这一官职。
正统三年(1438年),王骥与蒋贵分道夹击,转战两千余里,击破扰边的阿岱汗军,迫使阿岱汗、朵儿只伯远逃。正统六年(1441年)至正统十三年(1448年)间,王骥主导对麓川思氏势力的战事,率军进行了三次征讨麓川之役。值得注意的是,王骥以“威震滇西,保境安民”的形象融入滇西边地的三崇信仰,并被奉为迤西、滇缅一带最大保护神。
于是,在立下战功后,王骥被封为靖远伯,成为明代首位因军功而封爵的文官。不过,王骥之后被弹劾以劳师费财,赖权宦王振庇护才得免罪。后率军平定湖广等地的苗人叛乱,获赐世券。
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王骥因参与“夺门之变”,获授兵部尚书,并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数月后,王骥请老告退,并于天顺四年(1460年)去世,终年八十三岁。王骥去世后,被明英宗追封为靖远侯,谥号“忠毅”。
二、王越(威宁伯)
王越(1426年12月3日-1499年1月12日),初名王悦,字世昌。大名府浚县(今河南浚县)人。景泰二年(1451年),王越登进士第,授御史。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明宪宗在位时,王越官至兵部尚书,总制大同及延绥甘宁军务。
对于王越这位文臣,曾三次出塞,收取河套地区,于红盐池之战、威宁海之战中两次远袭鞑靼。因为立下军功,王越得以获封威宁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世称“王威宁”。并且,王越还是明朝首任三边总制,这是一个主要负责协调和管理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御事务。
成化十九年(1483年),权宦汪直被贬后,王越遭夺爵除名,谪居安陆。明孝宗即位后,王越获赦回乡。后以左都御史衔致仕。弘治十年(1497年),王越恢复原职,并加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其后兼制延、宁两镇。次年,王越于贺兰山击破鞑靼,以功进少保兼太子太傅。旋受命经略哈密事务。
到了弘治十一年十二月(1499年1月),王越在甘州逝世,享年七十三岁。王越去世后,被朝廷追赠为太傅,谥号“襄敏”,后世称其为“王襄敏”。对此,在笔者看来,王越这位文臣身经十余战,出奇取胜,其战绩已经不输优秀的武将了。但是,王越因交结宦官而受士人诟病,这影响到他在历史上的评价。
三、王守仁(新建伯)
和以上两位文臣比起来,王守仁显然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其成就也没有局限在战功上。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守仁中进士。仕于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官职。王守仁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王守仁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王守仁逝世,享年五十七岁。明穆宗时追赠新建侯爵,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此外,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这促使其能够和孔子、孟子、朱熹等圣人相提并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