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美术新闻
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深圳美术馆主办,游江和朱小钧联合策展的“再造灵境——当代艺术展”2024年9月27日在深圳美术馆(新馆)开幕,该展是从“艺术与科技”主题出发组织和策划的专题展览,旨在展现当代艺术家利用新技术所进行的一系列艺术实践与成果。
图丨开幕式现场
图丨策展人朱小钧致辞
图丨艺术家代表王之纲致辞
图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艺术处四级调研员
张爽致辞
图丨开幕式现场
图丨嘉宾合影
“再造灵境——当代艺术展”展览邀请了陈抱阳、邓悦君、高世强、李舜、王之纲、郑达六位国内具有创新精神的当代艺术家,他们立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新技术、新观念和新语言,对传统的文化和技术创造性地进行当代转换,让科技和艺术结合,让传统的思想和美学理念创造性地进行展现,用艺术的方式让传统艺术在现代文明中进行延展。
图丨展览现场
图丨展览现场
该展名字中的“灵境”一词来自于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1990年,钱学森给时任“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专家组组长同时也是自己的弟子的汪成为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将“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一词翻译成“灵境”。三十年后,钱学森的这封手稿被重新发现并在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让人们惊叹的不仅在于钱老对于科学技术的前瞻性判断,还在于他所提出的“灵境”一词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仿佛瞬间赋予冰冷的科技以灵魂,并嫁接了中国古人对于空灵、理想之境的种种想象和虚实相生的哲学观念。也正是以此为契机开启了此次展览对于包含VR在内的新媒体技术背后的文化属性和审美取向的思考和探讨。而“再造灵境”一方面是在新媒体技术的背景下对传统美学的回望与重塑,以多媒体影像、虚拟现实、交互设计等新的技术链接、激活传统;另一方面则将新媒体艺术纳入历史文化脉络,在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探寻具有“中国味”的认知框架和精神锚点。
不同于一般“艺术+科技”的展览,此次展览,从题目到立意,展览在体现科技和艺术结合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美学理念创造性地进行展现,艺术家用各种新的技术和语言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感官的艺术呈现,展览中既有“山水画”、“花鸟画”,也有“人物画”,还有可听的虫鸣、流水与风声,既有现实可感知的作品,也有增强现实的作品,展览的中的作品早已超越了传统架上绘画欣赏的审美经验,而是艺术家使用综合性的技术手段来呈现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展览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数字美学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更加多样化、自由化和开放化。
图丨策展人朱小钧导览
策展人朱小钧认为:“34年过去,我们选择“再造灵境”作为展览主题。目光所及,就“艺术与科技”这一领域,哪一类作品能够阐释东方的“灵境”概念?我们把目光投向科技艺术的传统复归。我们理解的“灵境”呈现,不仅仅是时间维度、线性意义上的技术进步,而是一定要体现文明和人性的方向,呈现传统复归在技术加持下的新景观:它依赖于艺术生态、精神价值的多样性,需要以传统文化的多元、繁杂和矛盾为土壤。”
图|策展人游江导览
策展人游江指出:“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从东方智慧和东方美学出发,挖掘传统文化的资源,在新科技的加持下,创造性地进行当代转换和再现,创作出了一批批具有东方美学趣味和思想的优秀作品。此次展览让艺术和科技相遇,艺术家们从自身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现实出发,利用新技术对传统的文化进行创造性地转换,让新科技为艺术赋予了新的可能性,也让艺术作品具有了新的呈现形式与感知方式。这次展览并不是简单地呈现艺术家利用新技术基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转换,而是对传统图像和思想的一种全新的演绎和重现,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艺术家面对新技术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再认和阐释。”
图|邓悦君《呓语2015》
图|郑达《未知时空的光泽》
图|观众现场参与作品互动
图|李舜《格物致知》系列作品
图|高世强《山水:一份宣言》
图|陈抱阳《未被证伪》
图|陈抱阳《未被证伪》
图|王之纲《骷髅幻戏图》
图|观众现场参与作品互动
作为深圳重要的文化设施,深圳美术馆承担着积累文化艺术财富,传承地方文化艺术的重任,在全面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典范的历史使命下,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下,深圳美术馆以“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立足时代、面向未来”为学术方向,致力于成为时代美育的倡导者、公共文化的提供者、中国美术的研究者、城市文化的建构者、中国美术的传播者,着力打造成集湾区艺术展示交流中心、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中国美术研究基地、艺术与科技融合高地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大型综合性美术馆。
文化滋养科学精神,科技赋能文化创新。“再造灵境——当代艺术展”在当代艺术与科技主题展中向我们提供了传统文化、经典图像当代艺术转换的一个特殊的样本,是一个不流于技术视觉冲击力而富有深刻思辨性和思想性的学术展览。
展览将持续至11月24日。
艺术家 李舜:
大家可以看到,我背后这件作品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剩山图》这一部分,是我在夜晚用相机长时间曝光,去拍摄很多城市各种各样的光影,然后把它们放在电脑软件里面重新组合而成的一副看起来像山水、像书法的系列作品。其实也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我们不再像古人那样拿着毛笔和墨汁记录我们的生活了,取而代之的是用相代电脑去记录我们的生活。
艺术家 王之纲:
这个作品的灵感源于宋代画家李嵩的一幅团扇画《骷髅幻戏图》,是一个穿着书生服装的骷髅在玩一个悬丝傀儡,但是经过玩的次数多了以后,可能会触发一个剧情,大的骷楼坍塌掉,在这个画面中,反而小骷髅才是实际操控的,有生命力的。我们也通过这种新的实时渲染交互技术,将中国的传统古画恢复了生机,同时也蕴含了新的当代的叙事在其中。
深圳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策展人
游江:
我们展览从邓悦君老师的声音与光学的艺术装置启程到王之纲老师依托于宋代李嵩的《骷罗幻戏图》的一个互动的装置,对生命价值的叩问作为一个结尾,形成了我们整个展览的叙事。我们这个展览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一系列的作品,感受到艺术家一方面在利用新的科技进行传统文化的当代的转换,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现出这些艺术家对于科技迭代的自身与本身的一种反思和思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