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2月,著名杂志《时代周刊》的创始人写了《美国世纪》一文,倡导美国加入战争击败德国,并取代英国成为新一任全球领导者。
70多年后,希拉里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了《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文章,标志着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
无论是《美国世纪》还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这两篇文章都显现出美国精英阶层对其全球霸权地位的渴望与信心。
不过,特朗普却不断宣称美国已不再是伟大的国家,而变成了一个“被全世界嘲笑”的对象。
在几次总统选举中,特朗普的竞选口号都是“让美国再次伟大”。
然而,特朗普执政期间,非但没有停止外界的嘲笑,反而某些言行更让美国成为笑柄。
实际上,不论是特朗普、拜登还是其后续继任者,都无法让美国恢复昔日的伟大。
尽管美国作为现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依然具备强大的霸权行使能力,但其意愿显然有所减弱,国际合法性和权威性也显著下降。
霸权的构成不仅包括军事、经济和科技上的绝对优势,还包括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如国际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意愿。
不过,无论是特朗普时期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还是拜登提出的“中产阶级外交”,都显示出美国这个二战后被誉为“世界警察”的国家对领导全球的疲惫,更多地转向关注国内民生问题。
这一趋势在美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中尤为明显:尽管拜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美国的军事、外交和经济联盟体系,但它在贸易保护主义方面几乎全盘继承了前任的政策。
假如特朗普重回白宫,继续执行其第一任期的“美国优先”政策,那么美国领导全球事务的意愿将进一步衰退。
实际上,不仅是美国决策者的霸权意愿降低,美国民众也出现了“霸权疲劳”现象。
自1974年起,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对美国民众的外交政策偏好进行了长期追踪,其民调显示,支持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扮演角色”的民众比例持续下降。
与1974年的67%和2002年的71%(最高点)相比,2023年仅57%的民众表示支持。
另外,自2017年起,认为美国应担任“主导领袖”的民众比例也从31%持续下降至22%。
霸权不仅是意愿和能力的结合,还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否则就可能演变为令人憎恶(即使人们敢怒不敢言)的强权。
美国能够维持半个多世纪的霸权地位,关键因素之一是其内政外交通常具有较高的国际合法性和权威性。
然而,近年来美国的一些行径无异于“自毁长城”,严重损害了其国际形象。
首先,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山的暴力事件,严重破坏了美国作为民主世界领袖的形象。
如果类似事件发生在其他国家,美国定会予以谴责甚至武力威胁。
世界知名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彼得·哈斯在事件后的一条社交媒体留言,反映了多数美国精英的观点:
“我们所目睹的场景,我从未想过会在美国发生——或许会在其他国家的首都上演,但绝不可能在美国。
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将不再像过去那样看待、尊重、畏惧或依赖美国。
如果说后美国时代有一个确切的起点,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今天。”
其次,尽管特朗普离任已经超过三年,跨国的民意调查却显示出许多国家的民众对美国作为民主典范的怀疑依然存在。
在2024年的1月至3月间,皮尤研究中心在全球34个国家开展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所有受访者中,有40%(以中位数计算)的人认为“美国的民主曾经是一个优秀的典范,但在近几年已经不再是”。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民主形象受损并非仅因特朗普四年的执政,而且其卸任后形象也未得到改善。
事实上,在2021年至2024年期间,认为“美国民主值得其他国家效仿”的民众比例在欧洲的八个国家中均有所下降,其中意大利的降幅最为显著,高达10%,平均降幅为7%。
第三,国际社会对美国领导力的认可度正在逐步降低。
盖洛普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进行的长期民调显示,不认可美国领导力的民众比例在2009年达到最低点(略高于20%)。
此后数据逐年上升,并在特朗普执政的最后一年达到峰值(超过40%)。虽然拜登上任后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在2023年仍高达36%。
总之,在经历了二战后近80年的变迁之后,美国霸权已经显现出种种衰败的迹象。
霸权的崛起与衰落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永恒的霸权,也没有永恒的衰败。
美国无法终结历史,只能成为历史的一个篇章。
长久以来,自视为伟大国家且被普遍认为是伟大的美国的民众,可能还没有为“不再伟大”的心理准备。
因此,在美国接受自己不再伟大——也永远不会永远伟大——这一残酷现实之前,它将在内政和外交领域经历一段漫长的阵痛期。
不知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感谢阅读,欢迎转发,欢迎交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