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全军根据指战员的职务以及战绩为主要因素进行评级。

一般情况下正兵团职大多数评为正兵团级,副兵团职务被评为副兵团级。对于准兵团级和正军级,从职务来说并没有太多不一样,解放前都是担任纵队司令、军长,但最终谁评为准兵团级,谁评为正军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不知道,四野正军职与副军职在评级时,大多数高于其他战区指挥员。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担任军长、政委,大多时候被评为准兵团级。如38军军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40军政委罗舜初;41军军长吴克华,42军政委刘兴元;43军军长李作鹏,44军军长方强,45军政委邱会作,46军军长詹才芳,47军军长曹里怀,政委周赤萍等。

四野23位军政主官,就有11位是准兵团级,另外像40军长韩先楚兼任兵团副司令,45军军长陈伯钧兼任兵团副司令,48军军长贺晋年兼任兵团副司令,还有9位被评为正军级,1位为副军级。

39军军长兼政委吴信泉,41军政委欧阳文,42军军长吴瑞林,43军政委张明池,44军政委吴富善,48军政委陈仁麟,49军军长钟伟、政委袁升平。这位副军级是李中权。

不少副军职将领,后来也被评为正军级,如刘西元、周仁杰、胡奇才、杨国夫、晏福生、杨梅生、刘转连、谭甫仁、温玉成、张天云等。

从资历和职务来说,有些军长、政委被评为正军级,但资历和职务也不比授予准兵团级的低,如吴信泉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信泉的资历不算低,是政工出身的将领,土地革命时期担任过师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担任担任旅政委兼军分区政委。抗战胜利后,改为军事主官,长期军政一肩挑。

他所在新四军3师奉命北上东北,担任独立旅旅长兼政委,部队挺进东北进行改编师,独立旅改编2纵6师,担任师长兼政委。后被提拔为纵队副司令兼参谋长,成为纵队三号首长。

2纵是一支老部队,战斗力不错,长期在北满作战,打不少可圈可点的硬仗。作为能身兼军政双职的他,能力也不一般。

1949年,部队南下中南作战时,原政委调任兵团副政委,他接替政委一职。部队在经历一些战斗后,刘震因为身体不适,而离开前线到武汉休养,推荐吴信泉担任军长。此时的吴信泉已经是政委了,让他担任军长是否合适呢?而且不少老将可以接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震认为39军论对部队熟悉程度,吴信泉最了解,过去担任师长兼政委,后担任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对全军干部都很熟悉,也熟悉部队作战水平如何。他担任军长,部队不会与军事首长有磨合期,而且也避免出现不利于团结的局面。上级对刘震的推荐是采纳的。

这在当时四野中也是独一份,一人身兼军政职务。

既然他有资历,有职务,早在就担任正军职,怎么最后评为正军级呢?

这或许跟他过去作战有关系,评级不完全是职务,更重要的还有战绩,战绩高低也是决定评级的高低,像郭化若、韦国清、李天焕等过去担任正兵团职,后评为副兵团级,就是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之间的一段时间长期在后方工作,战绩不算很多,因此被评为副兵团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