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官网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曾经,“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人们对未来生活最美好的憧憬。如今,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2023年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23部/百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49年实际增长76倍。

曾经,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港口集群,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邮政快递网、光纤和移动宽带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1949年我国80%以上人口是文盲,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

曾经,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困扰中国人民几千年。如今,中华大地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惊世壮举。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社会保障体系,2023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增长至78.6岁,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加43.6岁。

回望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低,人民整体生活水平较差。75年来,中国经济的每一步前进都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从衣食住行到游购娱,今天每个普通中国人生活中的习以为常,折射出的是时代变迁的极不寻常。

变化天翻地覆,奋斗可歌可泣。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话语,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今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优不优”,并且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特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国正在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扎实的奋斗让明天的日子更美好。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点评:熊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