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余艰辛探索“茶与生命”真谛历程录
2020年5月21日首个“国际茶日”活动,中央在贺信中提出:“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的愿景。这一愿景,既寄予了茶行业弘扬博大精深茶文明的时代使命,同时也激起艰辛探索“茶与生命”真谛的退役军人王兴余心底的千波万浪,把他的思绪拉回到半个多世纪前的1960年9月18日——
从营部的无线兵调任团部机关广播、放映员兼图书报刊保管员,遨游知识的海洋——应有尽有的图书报刊,汲取智慧与营养。
从此,他用一把小剪刀剪辑相关资料。不经意间,一份介绍唐代陆羽撰写的《茶经》呈现眼帘。于是,他好奇地品读并得知:陆羽——一个弃婴经安史之乱逃亡到四川彭州,和时任彭州太守的同乡密友柳太易旅居丹景山金华寺约5年之久,踏遍彭州山山水水及周边其它茶场,在撰写的《茶经》“第一章 茶之源”写到“剑南以彭州上”;在第八章“茶之出”又写到“上者生烂石”,“野者上”。可见,陆羽对当时的彭州茶赞不绝口,加之他本人又是土生土长的彭州人,自然感到十分亲切,所以越读越对茶生发出难以言语的挚爱之情,便小心翼翼地把剪下来的茶资料装进塑料袋保存。
后来,他又陆续收集到西汉时期的扬雄、司马相如、严君平、王褒等人相关茶的资料。因其父过去当过私学老师,一生爱喝茶,耳濡目染;其母有学问,经常给他讲西晋茶人及陆羽《茶经》中提到的神龙、鲁周公、晏婴、韦曜、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杜育等,以及彭州仙居茶园老板张守珪的故事,从小就与茶产生依依不舍的情结,海量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茶史资料且一发不可收拾,直到如今八十多岁高龄还不停息。半个多世纪以来,收集各类茶史上千种,成为茶史资料集大成者,被知情者戏称为 “茶史”的忠实“情人”。
王老师深有所感地说,“人最怕寂寞和孤独,特别是十六、七岁入伍那会儿,远离家乡到冰天雪地的吉林省蛟河市,一人呆在空寂硕大的俱乐部里。上世纪六十年代,虽然粮食匮乏、物资不足,一些耐不住孤独的士兵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但他却不孤独——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从事剪梦事业,每天除完成应尽的职责任务外,就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剪辑中外茶史等资料:与古今中外茶史信息、资料交流对话,像襁褓中的婴儿吸吮母乳一样,如饥似渴地收集茶史资料,一首诗词、一句格言、一篇文章、一个故事都不放过。茶史资料的收集与积累,成为他生活与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独立的人格、独特的环境、独有的思想摆脱世俗的繁华喧闹,默默无闻地向往自己的初心梦想。
半个多世纪对茶与生命资料的剪梦人生之旅,几乎熬尽一生的心血,耗费了青春韶华的全部精力。为了在内心深处营造一个远离名利、自由淡泊,像陆羽《茶经》所言“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的追梦世界,他潜心地坚守“茶与生命”的追梦初心,在部队驻守的松花江畔为收集与积累中外有关茶史资料,几乎走遍了东北三省;珠江(广东)、清江(贵州)、岷江(成都)、湔江(彭州),则是从部队退役后追梦“茶与生命”的地方。
为剪辑“茶与生命”资料,爱人骂他:“整天剪茶史,干脆与茶过一辈子算了,还要家干啥”?儿女也反感:“你追求茶史资料、从部队剪到地方,从年轻剪到老年,图个啥?老战友也来信规劝。面对这些苦口良言,他左耳进右耳出,无“悔改”之意,仍我行我素,收集不止。半个多世纪的追梦,终成正果,50万字的《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已在2023年前杀青,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高级顾问张泽荣赞叹为:“长久积淀的心血鸿篇,时代呼唤的生命宣言”。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会长覃中显和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陈昌辉、何春雷认为:人类茶专著问世以来,《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首次提出“茶——宇宙万物之精灵、人间济世之圣物、植物皇冠巅峰生态史上之明珠、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四句经典语言,尤其“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重大命题的提出是对中国茶符合逻辑的科学精准结论与定位,在中外茶史上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难能可贵;希望这部书充实、完善后尽快公开出版行,早日与读者见面。
2023年末,一部富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巨著——《繁衍人类生命之母液》(50万字)在天府之国的彭州杀青,并于今年八月在彭州召开了研讨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