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无锡史,半部在梁溪。
梁溪是无锡的城市原点,她沉着稳重、气韵天成,见证着变迁、传承着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公花园里的多寿楼见证了无锡第一支部的正式成立,亲历了无锡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胜利门广场目睹了无锡从抗战胜利到走进新时代,城市建设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皇亭美食小吃里藏着一代又一代无锡人对美好生活的味觉记忆……
七十五载砥砺奋斗,七十五载春华秋实。
七十五年来,梁溪传承工商基因,全方位推动老城持续繁荣发展,写下一段段奋斗故事,创造一个个无锡奇迹,铸就了一道道生动壮美的风景线。时光悄然远去,但梁溪那些风景依旧亮丽。变的是城市风貌、城市肌理,不变的是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变的是生活方式、产业结构,不变的是改革魄力、创新勇气。
跨越七十五载,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江南古运河度假区、梁溪科技城两大功能区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空天产业等十二个产业生态圈起势成势,不断开创产业强区、老城厢复兴、文化软实力提升新局面,人文经济学与新质生产力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交相辉映,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今天起,跟着 “梁溪发布”【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专栏,寻找梁溪人心中的经典,一起品味梁溪的历史与文化,共同见证梁溪的变迁与繁华,不断汲取勇毅前行的力量,带着新的梦想与期待,再次踏上新的征程,努力将现代化精彩城区宏伟蓝图加快转化成梁溪发展实景图。
城市建设篇
1949-2024
75年
勇立潮头
只有站在城市中轴线上
你才会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灵魂
如果将无锡地图十字折叠,你会惊讶地发现,交点的正中正是每半点报时一次的钟楼图书馆,这座中西合璧的巴洛克风格建筑曾是无锡城区最高的建筑,也是我国最早创建的县立图书馆之一。建筑顶端的避雷针是当年无锡市的地理“零坐标”,所有测绘数据以它为基准。
自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无锡县立图书馆时大自鸣钟响鸣100响,同时更名为“无锡市图书馆”,75年斗转星移,老地标亲历并参与着城市变迁,经过活化利用再次刷新梁溪城市封面,实现“C位”再出道。
“崇安寺是最梁溪的地方,无论是钟楼图书馆还是被称为‘华夏第一公园’的城中公园,民国以后、建国以来很多历史变迁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看梁溪的城市更新变迁就要从这个原点出发,才能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独特魅力。”对于梁溪这些年的发展与变化,“老土著”有着切身体会。
驻足于钟楼图书馆前的无锡城市原点,沿着横纵坐标出发,你会发现:
梁溪——这个融合了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老城厢,龟背壳里厚积着城市文明,更焕发出新的盎然生机,在“变”与“不变”中找到了独特的平衡。
铺展开梁溪城区图
从原点出发
以中山路为“中轴线”
一座座建筑
一条条街道逐渐铺陈开来
宛如龟背上的细密纹路
75年风雨洗礼,梁溪变了
老城厢人口密度大,发展空间有限,为破解城市更新实施难、效率低等难题堵点问题,梁溪在破与立之间探索新路径,部署实施新一轮城市更新建设,立产业强区、立文化兴城,破除品质形象、生态环境短板,进一步完善功能、塑优品质、提升能级。
2022年下半年起,梁溪部署实施新一轮城市更新建设,制定出台《梁溪区老城厢复兴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年)》及多个与之配套的三年行动计划。
今年是梁溪实现老城复兴蝶变的攻坚之年,城市更新正在强力推进,精心雕琢“龟背壳”核心区,重点推进老东门、火车站、运河湾、太湖广场等城市单元更新,让中心城区“既留得住乡愁、又看得见未来”。
一条中山路,半城繁华地。如今的中山路商圈,树起一座又一座商业地标,这条贯穿城市历史、经济、文化和市民生活的“主动脉”,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而位于市中心的小娄巷片区实施连片改造后,打破小区边界藩篱,将居民的生活场景从小区内延伸至城市街巷,通过专业的“微设计”点缀文化细节,呈现社区即景区、景区在城中的氛围。
改一片成一片!近年来,梁溪综合运用“拆改留租购”方式,连片推进城市更新、街区改造,全区更多片区正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化零为整,成片焕新。统筹供水、排水、燃气、通信等专项改造并联实施,在安居、宜居的同时导入合适业态,激活片区潜力,保持风貌一致,联动住区与街区完善服务配套,这也是当下城市更新改造的必然趋势。
抬眼望去,前方是城市高楼的霓裳万千,身侧是东林书院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面烟火,一面诗意,是如今梁溪居民生活的真实感受。
75年蓦然回首,梁溪其实又没变
穿越时光隧道,梁溪仍是熟悉的轮廓:
南长街、曹张里、民丰路……一条条有“资历”的街巷,每每走近,都仿佛在听她诉说着往事;大公桥、胜利门、新华书店……龟背壳里,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标志性地标正在加速觉醒;生煎包、小馄饨、糍饭团、大饼油条等颇有年头的小吃,让钟情于梁溪味道的人们念念不忘。
△大公桥是江南古运河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连续钢构桥,建造于1930年,此图为20世纪50年代的大公桥。
△如今的大公桥勾连着书码头和在“永泰丝厂”旧址上建起的中国丝业博物馆,每日人来人往。
△西水墩旧名太保墩,位于无锡老城厢之西、护城河与梁溪河的分水处,呈钝三角形。
△1986年7月,西水墩墩上的西水仙庙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西水仙庙已成为一座文化公园。粉墙黛瓦上装饰有仿古建筑轮廓灯,夜幕下,灯光倒映在水中,成为运河美丽的夜景。
△20世纪60年代的新华书店,旁边是迎宾楼菜馆。
△如今,历久弥新的新华书店仍然是无可取代的城市文化地标。她以超高的颜值、有格调的氛围、丰富的文化体验,成为市民游客来梁溪的热门打卡地。
古建老宅蕴藏着梁溪的文脉,在当下,使用和创新就是最好的保护。
前身为无锡压缩机厂的N1955南下塘文化创意园、由无锡钢铁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成的运河汇……首店经济、潮流生活等围绕人们城市生活所需的各类业态在此汇聚。
那些高耸的烟囱、斑驳的管道、空旷的仓库蝶变新生,天马行空的创意改造唤醒了老厂房沉睡的活力,也保留着原汁原味,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构件和历史信息,让他们成为这座城市最特别的存在。
不管是钱钟书故居,还是东林书院周边,社会、生态、人文、历史等多重元素关系纳入梁溪的城市更新中,通过城市美学和数字技术等场景应用的塑造,更具“人性温度”。
新旧交叠、时空交错,这里安放着真实的时代魅力与人间烟火。
而“变”与“不变”
也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水平和匠心
细品梁溪城市更新的每幅“作品”,从小区、街区改造到公园、游园、产业园区焕新,老旧小区智慧升级,城市角落更有温度,经纬肌理不断焕新,一砖一瓦间通过有温度的微更新,留住梁溪文化基因,成为市井味与国际范并存的靓丽风景。
同时,逐步推进无人驾驶微巴、无人机巡检、机器人清扫等一批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政务服务应用场景,推升城市运维效率和水平,打造更高质态的智慧梁溪。
这里,既包含着敢为人先的勇气,又保存着留住乡愁的韵味。
75年,梁溪在变,不断“出圈”、持续“生长”。
75年,梁溪不变,守陈出新,依旧保持着最初的纯粹。
奋斗作笔展鹏程,汗水为墨看今朝。
一系列民生工程顺利竣工,一个个产业园区拔地而起,纵横街巷交织成一幅美丽图景,梁溪的城市发展始终一步一个脚印,坚定而有力,一个环境更加优美、产业更加兴旺、生活更加宜居的城市正呼之欲出。
产业与生态交相辉映
科技与人文相得益彰
在梁溪
一座安居、乐居、宜居的
幸福之城和未来之城
已张开腾飞的翅膀
梁溪
前景可待,未来可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