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表达|【简浅的艺术宇宙】关于审美与美育的观点偏离了“审美”本身×龙文鹏
(文章本着学术精神对这一审美现象分析。)
在视频号无意浏览观看到@【简浅的艺术宇宙】对“审美”的理解,并引发网友不同的言论……
今天和大家讲讲与“审美”有关的话题,“美学”、“美”、“美育”、“审美”、“美感”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要从概念解释开始。
【美学】是一种认识论,它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的综合性人文学科。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审美活动,研究的是美的本质!
【美】指的是广义上的美,甚至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它指审美活动构建起来的、能激发美感的主体审美对象及其呈现出来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无论是艺术中的审美、社会活动中审美还是自然界的审美,只有和人发生关系的东西才能成为【美】。
【审美】是人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物、社会物(形象物)的过程。
【美育】即审美教育。
【美感】是体验,包括了回忆带来第二次美感体验的反思,属于【审美经验】的过程与人生启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吗?不对,因为事物本身并没有美不美的说法?美是多元的,但我们对美的认知是统一的,它要符合场景需求而发生!
“审美不分高低,中国只有立场。”这句话对于“审美”本身是存在认知缺陷的。如果在审美上把人“审美能力”的问题否认的话,这一点,依然还是人认知和理解导致审美能力高低差异的体现。
为什么?
因为,美的认知来源审美经验的美感体验。
比如,我们在列车中见到窗外的景色,为什么内心会感到愉悦?
因为人面对自然或社会就会产生审美活动,审美是人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社会物(包括思想)的过程,这个物形成的过程离不开人的艺术活动,它是非功利性的。
比如,欣赏一幅画好的画,欣赏眼前的自然风景。在经过修饰过的社会环境下,从而产生的美感,让我获得了美的体验,所以它是感兴的、能够使人感到愉悦!
审美是没有标准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审美能力的意识,只是大家的审美能力高低有差异。(《人类审美是先验的吗》这个话题再和大家展开详细聊)
有人问:如果审美能力有高低,那么依据或是尺度是什么呢?他认为审美要有标准存在才能判断?
审美是人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物(形象物)的过程,而不是当下现实存在物的本身。因为审美的对象不同,所以这一点要区别开。(比如,一条鱼自然死在我面前和另一条鱼被我杀死,这两条鱼的“死”本质上是不同的。这就是审美对象不同,只有事物事件和人发生了关系才有审美对象)
所以这个问题,只有某些艺术(不包括行为艺术)的介入才是填平人的实践与审美这个巨大的鸿沟。我们对事物现象美不美的理解是和审美主体中的审美对象有关的。
是什么让我感到愉悦?
是绿树、蓝天、白云、远山、湖泊、草地让我感到愉悦,还是房屋建筑以及一切被装饰的社会物?
事物的美,是产生美的过程。不是被标准定义物的形象?我们理解美的本身?美的本质是艺术活动中思想所产生的社会物(形象物)的过程让我感到美?(如何这个事是在合理自然的情况下存在的应该是趣味的,但是受到功利的影响,事物在这个过程正常发展按照原来的路径进行。)
事物本身不会让人觉得美,美是因为与人发生关系的过程产生了思想和感受。
比如:政府规划的农村排污管道建设,建设中没有经过与有关的居民沟通,有些群体为某私利通过某种权力去改变了排污管道建设的施工单位,并没有按照镇政府图纸原有规划去正常建设。
审美活动中对象若是群体的话,他们思想是不具备审美意识的。而事物在原来正常路径下发生过程,容易受影响改变存在物的状态。假如排污管道在建设的过程被改变了位置,则是破坏、改变事物原来的路径去发生。直接反映了艺术活动中产生的存在物(作品)是不道德的。
说明了审美的背后是某种权力体现以及各种阶级力量的支撑!所以,这个审美现象中审美活动的群体行为是不美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我感到愉悦?
审美经验让我们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物(社会物)的过程,从而对“美”有了深刻的认知。
审美经验来源于美感体验。因为未经修饰的自然物是不安全的,所以不会带来舒畅和愉悦,那么这种行为是不美的。
讲了这么多,到底了解什么是“审美”吗?
柳宗元提及:“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事物本身美不美,因为人的思想行为而彰显出来的。柳宗元这句话表明了审美是人在审美活动中才能产生美的过程。
《美学原理》说到“美”,不是存在物的形象表现(这些形象物本身是没有美的标准),而是人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社会物的过程。每个人都有审美意识的冲动,怎么能说审美没有能力高低差异的行为体现?
人的思想一旦形成固化的审美观,就会缺失出对社会、自然风景理解的审美能力!
那么,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中国没有美学教育的土壤?”还是没有真正的理解审美教育?
美育的最高目的就是造就审美的人,所谓“审美的人”就是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里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炽热的理想追求的人。
在艺术创作和参与过程中获得了美的反思,所以美的形式的教育与自我审美教育转化的价值追求。
【简浅的艺术宇宙】视频表达的内容是错误的,【简浅的艺术宇宙】对审美与美育的理解体现了其的艺术实践与认知的表达。
生活处处都存在审美,怎么能说中国没有探讨审美的土壤呢?
美育的功能是【化性起伪,怡情养性】。认为美育是人格教育,事实上把美和善混为一谈!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这一点观点过于夸大了艺术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也限制以致蒙蔽了审美教育更深刻的目的和更高远的价值追求。
美育即是审美教育,而非【美学教育】错误的概念表达,所以又谈何对审美的理解?何来中国没有“美学教育”的土壤之说,此不逻辑错乱乎。
【简浅的艺术宇宙】认为“审美能力不分高低,中国只论立场?”因为他并没有真正理解“审美”和自我“审美教育”的关系……
没有文化水平,宣扬的都是错误的价值观!
“两面性”和“不同角度”有何不同?从古文《两小儿辩日》看当下现象审美缺失的矛盾性!
【©版权声明】
本文「人文美学」首编
资料素材由作者本人提供,仅供学习分享与学术研究交流,不作商用。图文版权为原作者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如需转载或其他,请留言公众号、咨询或电邮获取内容授权
原创| 龙文鹏
编辑|人文美学
❊文内出现的商标及图像版权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