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当地时间9月11日,美国众议院以237票对180票通过了得克萨斯州共和党籍众议员兰斯·古登发起的一项法案,试图恢复“中国行动计划”。“中国行动计划”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政府在2018年启动的,矛头直指在美国工作的华裔科研人员,或者与中国有交流合作的美国科学家。根据此前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中国行动计划”总共起诉了148人,其中88%的被告是华裔或者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从2018年开始就已经有无数科学家从美国回来了,今年7月15日,斯坦福大学发布一份调查报告,美国司法部在2018年实施“中国倡议”后,离开美国的科学家增加了75%,其中三分之二的科学家移居中国。在美国接受调查的华裔科学家表示,他们在从事研究时感到焦虑和新的困难,61%的人考虑离开美国,45%的人拒绝申请联邦资助。再加上之前种种种族细分法案,对华人/华裔进行包括留学、工作、购房等方面限制,比如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他去年就签了三项涉华法案。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华人教授陈刚。这位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仅仅因为参与了一些中美合作项目,就被美国人扣上了“间谍”的帽子,遭受了无端的拘捕和调查。最终美国司法部自己也承认,对陈刚教授的指控完全站不住脚,不得不撤销了所有指控。还好,美国国内还有不少有识之士,他们深知“中国行动计划”的危害性,坚决反对古登的提案。就连白宫也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种做法只会损害美国的利益,让美国在与中方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举不排除是在为特朗普竞选铺路,因为兰斯·古登是共和党人。在总统大选到来前,美国歇斯底里地通过大量涉华法案,反映出美国现在政治治理的失能,这一点从先前特朗普和哈里斯的辩论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两位总统候选人不谈如何治国施政和具体政策,整场辩论从头到尾围绕着人身攻击和“甩锅”展开。可见,美国政客已经不在乎政策的实际效果,一心扑在选票上面。无论是哈里斯成为美国新总统也好,还是特朗普成为美国新总统也罢,中美博弈不会就此缓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近期,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的25项涉华法案均显示出强烈反华倾向,美国政治极化下的癫狂和病态已显露无疑。

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的“中国周”期间,涉及中国议题的讨论中,美国政客们毫不掩饰其针对中国的意图。众议院的“中国委员会”是一个著名的反华机构,该委员会宣称,其目标是通过关键立法来保护美国民众免受中国在军事、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威胁。除了以“国家安全”为名对中国进行攻击,许多反华政客也毫不掩饰其敌意,试图炒作并构建各种针对中国的负面事实。对此,《华盛顿邮报》呼吁美国决策者应防止中国在未来十年内完全超越美国,并强调两党需共同制定产业政策。

不能否认,中国这个快速复兴崛起的大国,正渐渐让美国有所忌惮。中国在世界上是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也是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的一个。中美两国在经济方面联系紧密又复杂,既相互依存也相互竞争。美国政府察觉到,在经济上,中国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高科技领域尤其如此。所以,美国政府就搞了好些个措施来保住自家的经济利益还有安全,像挑起贸易战啊、制裁中国的企业呀、限制中美两国人员的往来之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美国的制裁压力中国应进一步强化对出口商品的管制措施。这不仅包括对出口对象和数量的严格控制还应要求外国企业在购买中国商品时采用非美元货币进行结算甚至直接要求使用人民币购买。不仅能够削弱美元在中国的使用,还能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为了加强出口管制的效果中国还应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并列入黑名单限制其未来从中国购买同类商品。有助于遏制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会。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彼此间的经济联系无法轻易切断。美国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利益,而中国也依然需要并不主动排斥与美国的合作。即使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双方的经济依存关系依然无法忽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意味着中美之间的脱钩并不现实,双方在贸易、科技、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依然至关重要。中国一再表达愿意与美国和谐共处的愿望,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对抗。只有当美国摒弃冷战思维,正视中国的崛起,才能推动全球的稳定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