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身为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的李海文前去看望华国锋,见面后,两人一边观看专题片《毛泽东》,一边闲谈,当影片提及毛主席晚年说过的“一生干了两件大事”时,华国锋的神情明显变得严肃起来。

“海文同志,电视里讲的是错的。主席从来没有向我讲过这段话。”

从党史研究者角度来看,李海文是极为严谨的,此后的她一直关注着坊间流传有关“毛主席一生干了两件事”的各种说法,又在2007年专程向中央文献研究室反映此事,避免以讹传讹。

为此,中央文献研究室专程向华国锋秘书曹万贵询问此事,得到了“毛主席从未向华国锋讲过此事”这一肯定答复。

从那之后,有关于毛主席这份“政治遗嘱”的真实性至今争议不断,坊间也流传出了不少版本,至于其中内容则大致相同,毛主席在声称自己一生干了打败蒋介石、发动文革两件事后,表达了自己对于局势发展的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得不好,就得腥风血雨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要说这件事最存疑的地方,便是坊间流传多个版本在时间、人物等“事件要素”方面的诸多不同,大体分为如下版本。

其一,叶剑英在1977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时首次公开此事,发生时间不明。

其二,毛主席护士长吴旭君回忆,毛主席于1972年2月会见尼克松时提及此事。

其三,毛主席机要秘书张玉凤回忆,毛主席于1973年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提及此事。

其四,诸多文献记载,毛主席于1976年病逝前几个月在几位政治局委员面前小范围提及此事。

流传最广的说法便是第四个版本,也比较符合“政治遗嘱”的论调,即便如此,外界质疑点又一次集中在了当时毛主席的身体情况方面。

在这个版本的描述中,毛主席是在1976年后重病卧床的情况下与华国锋、王洪文、张春桥、汪东兴回顾人生时发出的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机要秘书张玉凤是毛主席晚年最得力的工作人员,也是陪伴毛主席走完生命最后时光的工作人员之一,就在毛主席病逝后,张玉凤也曾公开过那段工作经历,单从毛主席的身体健康变化方面来看,还是具备可信度的。

在她的描述中,毛主席晚年身体情况一直是堪忧的,尤其在“九一三”事件发生后,老人家可谓身心重创,1972年初费尽气力前去参加陈毅追悼会就可见一斑。

此后,心源性休克、白内障、肺炎等老年常见病的相继发作,进入1976年时,毛主席甚至连说话都变得吃力起来,与人谈话常常需要张玉凤在身边通过口形、表情来揣摩。

因为身体情况越发不济,张玉凤还注意到,毛主席的情绪也变得越发烦躁,平日里不愿讲话也不愿见人,结合当时风云诡谲的政治局势,老人家忧国忧民之心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情况表明,毛主席在临终前几个月如此流利地表达“一生干了两件事”的确有些不符合实际。

所以说,从“政治遗嘱”和身体情况两个方面来审视前面提到的四个版本,就难免呈现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世人至今对此争论不休也就更好理解了。

可从争论本身来看,还能得出一个公认的事实,那就是“一生干了两件事”充分且精悍地概括了毛主席晚年的忧虑,甚至是当时新中国令人堪忧的局势走向,无论这件事真实与否,国情的确存在。

如今,很多有关这件事诸多版本的见证人都已相继离世,真相到底为何也变得越发扑朔迷离,很多学者也渐渐将研究重心放在了这件事映射出的毛主席晚年最后时光的心理状态。

人到暮年难免会心生悲凉,可对于毛主席这位开国领导人而言,为家国大业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才是常态,源于此,因为对十年动荡、新中国未来、社会主义路线、修正主义等等问题的担忧,难免让他越发感到力不从心。

源于这样的心理状态,毛主席在临终前几个月交班华国锋、暗中保护邓公、遏制“四人帮”等等举措都更像是在为他病逝后的政治格局埋下伏笔。

结合这些史实来看,毛主席到底有没有说过“一生干了两件事”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哪怕这是一些人刻意杜撰、流传的结果,毛主席晚年忧思于此、布局于此终究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