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信念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雨花忠魂》书写青春浩荡的史诗,凝聚气势非凡的英魂。
文|Yuki
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中,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做出了艰辛努力和极大牺牲,雨花台,就是这段厚重历史的不朽见证。从1926年至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牺牲在雨花台及南京地区的革命烈士数以万计,他们被称为雨花英烈。
《雨花忠魂》首次以中国共产党1921年建党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的奋斗历程为主线,多线叙事、层层递进,塑造出一批真实有个性的革命英雄人物群像,用影像致敬革命者执著的信仰和不朽的忠魂,为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新叙述和表达打了样。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系列纪录片《雨花忠魂》,该片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于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在央视纪录频道和江苏卫视频道同步开播,连播四天。
立足丰富史料,
全面解读雨花英烈革命事迹
一幅幅斑驳泛黄的照片,定格了雨花英烈的音容笑貌;一段段饱含真情的文字,诉说着雨花英烈的壮阔情怀。《雨花忠魂》紧扣雨花英烈的革命事迹,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所整理的烈士档案和“红星计划”实施以来搜集到的烈士书信、遗物等珍贵史料,将雨花英烈的革命事迹贯穿其中,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深刻揭示以雨花英烈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深刻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本片创作的过程中,创作团队对一批雨花英烈的档案资料进行深度挖掘和详细考证,创作团队先后赴北京、上海、江苏、山西、广东、广西、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寻访烈士战斗生活的足迹,还前往俄罗斯、美国等地的档案馆、图书馆,挖掘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献,为观众揭开这批资料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雨花忠魂》以时间为整体框架,按照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四个历史时期,全片分为四集,每一集讲述一个时期雨花英烈优秀代表的故事。创作团队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深挖历史细节,通过重要资料和人物事迹的渐次展开,以点带面推动整体进程,让整个纪录片的叙事风格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灵动的故事性。
如晋夫烈士赠给新婚妻子的一张精心设计的单人照,照片被裁剪成枫叶的形状,枫叶的花语是思念。新婚仅仅6天后,晋夫就前往前线,后被捕牺牲,妻子将这张记录了烈士铁骨柔情的定情信物珍藏了70多年。又如谭寿林烈士与妻子钱瑛新婚不久,钱瑛就受党组织委派到苏联留学,学成归国后二人团聚仅仅3个月不到,谭寿林就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被捕。夫妻二人一生中在一起相守的时光不过百余日,却凝聚了深厚的感情。谭寿林烈士在英勇就义前给钱瑛留下遗书“在看得见你的地方,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在看不见你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像这样的故事,在片中还有许多,全片以人带史、以史写人,在沉浸式的视听体验中构筑起雨花英烈视死如归、忘我奉献的伟大形象。
纪录片不是对历史文字的简单复刻。如何让作品成为一部“见历史”“见信念”“见品格”的影像历史书?《雨花忠魂》给出了答案:通过丰富详实的史料档案、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让这一段革命史不再是干巴巴的说教,采用重新整合、勾连史料的方式让这些厚重的史料具有记忆点和可看性,完整讲述雨花英烈们的革命经历和人生故事,展现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
挖掘感人细节,
温情刻画历史人物生动形象
雨花英烈的事迹跨越多个革命历史阶段,覆盖全国近三分之二的地域,时间跨度长,空间关联多,烈士们的社会身份也比较复杂。纪录片《雨花忠魂》描绘了一张生动壮阔的人物群像图:他们中有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的恽代英,东北抗日武装的主要组织、创建者罗登贤,“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美国共产党中国局首任书记施滉等等,他们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经历迥异,但为着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为了坚守崇高的信仰,他们最终都牺牲在了雨花台。
寻常处见功力,细微处见真章。该纪录片注重细节设计,通过展现共产党人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和关押期间的引渡电文、审判笔录、档案卷宗等一系列史料细节,让宏大叙事与丰富细节相结合,形成历史背景和深入解读的融合表达,高度还原他们面对名利诱惑和残暴酷刑仍意志坚定的英雄形象。片中详尽展示了黄励烈士被捕后国民党当局对她的审判笔录、蒋介石要求将周镐烈士立即枪毙的电报原文,国民党当局要求上海租界引渡邓中夏烈士的行文,这些档案资料让雨花英烈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获得了“具身”的表达,观看该纪录片,人们仿佛感受着英烈的呼吸,触摸到他们血管中澎湃的涌动,在历史细节中激发深切的共鸣。
同时,《雨花忠魂》融合运用实景拍摄、情景演绎、手绘动画等影视表现手法,在中国近代历史的主轴上,以故事化叙述、艺术性表达、全景式呈现的新语态为革命英烈立言、立行、立传。纪录片除了采用大量珍贵的文物文献和历史影像,还实地寻访拍摄了大量烈士生前战斗、生活过的场景,加上情景再现、特效包装等丰富的表现形式,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惊心动魄的历史情境,传递中国共产党人追求民族解放、国家进步的崇高理想,让纪录片有了历史的温度和情感的共鸣。
历史照亮现实,
以榜样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
纪录片《雨花忠魂》用四集的篇幅讲述了28位雨花英烈的感人故事,呈现英雄先烈前仆后继的革命征途,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真理信仰、不惧生死考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出生入死,以生命践行崇高的理想信念。在《雨花忠魂》的动情讲述中,那些光芒闪耀的信仰足印,也化为新一代青年继续前行的精神之源。
立意高、格局大、细节活,纪录片《雨花忠魂》通过翔实史料和生动故事,深入刻画了雨花英烈们的理想担当和家国情怀。如孙晓梅烈士在参加新四军后,面对家人的不解,她给母亲写了一封家书,其中写道,“国不保,家何能存?”“梅等不敏,然不愿做时代之落伍人”“决不做民族罪人”,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在民族危难之际所表现出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该纪录片视角新颖、解读精准、叙事流畅,在以小见大之中,让蕴藏于革命历史里的丰富哲思和精神力量,在当下澎湃涌动、久久回响。
如何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如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聚焦面对革命历史的宏大课题,《雨花忠魂》重温英烈故事、重返历史现场,不仅带给观众深入灵魂的洗礼,更是让观众增强历史认同感、使命感的过程。在《雨花忠魂》恢弘又不失细腻地讲述中,观众深刻领悟了以雨花英烈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情怀和伟大追求。因此,该纪录片不仅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也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权威生动的影视教材。
《雨花忠魂》通过大量珍贵史料,再现历史、深耕细节,让那些历史上模糊的身影渐次清晰:雨花英烈抛舍掉青春的灼灼芳华,追随信仰、以身代薪,为后世留下了千秋凛然的英雄之气,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人性光辉,让观众在瞻仰榜样肖像的同时了解党史学习英雄,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就《雨花忠魂》创作而言,影像本身的完成不是英烈叙事的终点,而是一场持续、全息、生动的党史教育的开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