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芭蕾开始尝试展现中国的革命之美、民族之美。
在这一文化浪潮之下,诞生了《红色娘子军》。由于当年稀缺的文化资源,《红色娘子军》一经推出,就风靡全国。
群众们这才通过《红色娘子军》这个锁眼,见识到了琼崖纵队的辉煌过往。
为此,周总理还特意称赞琼崖纵队“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是革命斗争的范例”。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琼崖纵队
海南,又称“琼崖”,地处祖国的最南方。在未进入近代之前,海南一直是不毛之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都不适应人们生存。
鸦片战争以来,英国利用海权的优势,从南方攻入中国,迫使清王朝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
这时,清朝皇室这才如梦初醒,认识到广东沿海省份关键的战略地位。
受此影响,海南作为东西方两国斗争的最前沿,逐渐进入政治家的视野,引起了在野学者的重视。
五四运动爆发后,琼崖人民的革命斗争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1926年初,朝气蓬勃的国民革命军南征邓本殷,结束了琼崖封建割据的局面。
几个月后,善于搞政治工作的中共在海南成立了地方委员会。
随即,地委会的同志在农村,建立了农协会,广泛开展了反霸、减租运动,挽救了不少衣衫褴褛的底层佃农。
在工人较为集中的海口市,则成立了总工会和工人纠察队,有力地支援了省港大罢工。
“四一二”之前,国共双方同舟共济,将革命的烽火烧到全国各地,大大剪除了地方势力和封建残余力量。
可“四一二”之后,革命形势大变,让所有的底层群众都始料未及。
可以说“四一二”断送了近十年的革命果实,毁灭了两党轮流坐庄的前途,让中国的政治生态重回专制主义。
海南虽是孤悬海外的小岛,但内地制造的惊涛骇浪,传到海南也是不小的浪花。海南的国民党头子黄镇球为了附和蒋介石,也于4月21日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全岛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共计三千余人惨遭逮捕、杀害。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让中共意识到建立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于是在特委书记王文明和广东区委特派员杨善集的领导下,改编海南各地农民武装,建立了“讨逆军”,这就是琼崖纵队的前身。
9月间,“讨逆军”又改名为“琼崖工农革命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