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抵抗政策,即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窃据东北,国民政府采取所谓的“消极政策”。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袭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在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指示下,张学良命令东北军:“不与反抗,免滋事端”。

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接连放弃守地,几天内日军又侵占了安东(今丹东)、海城、鞍山、铁岭、本溪、长春、吉林等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广大地区。9月,辽宁(除锦州及辽西)、吉林两省沦陷。11月,黑龙江省基本沦陷。

1932年1月,锦州、辽西地区沦陷。2月,哈尔滨沦陷。四个多月时间,整个东北全部沦为日本的占领地。

相关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方面

政治

1927年4月,田中义一出任日本总理兼外相,组成了新内阁。

同年6月27日至7月7日,在东京召开了以制定新的对华政策为目的的“东方会议”,出台了一项《对华政策纲要》,其核心内容便是加强对中国东北和内蒙古的控制与掠夺。

军事

1907年,日本在中国东北驻扎一个步兵师团和六个铁道守备队的兵力,隶属关东都督府陆军部。

1919年4月,关东都督府被改为关东厅,原关东都督府陆军部升级为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军正式命名。1931年,关东军兵力增至2万人。

同时,为了侵占中国东北,日军制造了多起事端,如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等。

经济

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让日本经济几乎遭到灭顶之灾,使得日本国民收入锐减、国库空虚、失业人数猛增、社会各种矛盾趋于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右翼团体对外则主张以“和平”手段进行扩张和侵略,日本军部则积极主张沿着“东方会议”所确定的政策走下去,继续加强对中国东北的控制和侵略,把国内危机早尽快地向外转移。

国民政府

东北易帜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于7月11通电,宣布与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军事行动、决不妨碍统一。7月4日,张学良就任东北三省保安令。

8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派方本仁参加张作霖丧礼,同张学良谈判易帜及和平解决东北问题。张学良表示服从三民主义,但考虑到日本的威胁,须取慎重态度。

11月,日本政府迫于国际压力及中国国内要求统一的呼声,被迫放弃阻挠中国统一的企图。

12月29日,张学良正式通电宣布东北易帜。31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中国出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局面。

不准抵抗

从1931年夏开始,日本关东军不断挑畔,制造发动战争的借口。

1931年7月,“万宝山事件”发生后,蒋介石给张学良发出电报:“发生全国排日运动时,恐被共产党利用,官民须协力,抑制排日运动,宜隐忍自重,以待时机。”中村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在8月6日致张学良的铣电中称:“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畔,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9月6日,张学良电令辽宁省代主席臧式毅:“查现在日方外交渐趋吃紧。应付一切,亟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万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

1931年9月12日,蒋介石面谕张学良:“最近获得可靠情报,日军在东北马上要动手,我们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虑到只有提请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和平解决。我这次和你会面,最主要的是要你严令东北军,凡遇到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

9月15日,张学良又向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副处长李济川再次重申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东北外交总的方针是和平解决,不能酿成军事行动。我们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由中央负责。”

侵略与不抵抗

九一八事变

1928年底,东北军改旗易帜,张学良本想通过依附南京政府来抵抗来自于日本的压力,未料被蒋介石拖入关内内战。

1930年9月和1931年7月,先后有十几万东北军进驻北平(1928年6月北京改称北平)、天津等地。致使东北兵力下降,东北防务受到削弱。尽管如此,驻守关外的东北军仍有十几万兵力。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的侵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

当日军向北大营发起攻击时,张学良指示东北军“仍按九月六日的训令意思:不与反抗,免滋事端”。

18日午夜,张学良召集东北军重要将领紧急会议。他在会上说:“日人图谋东北,由来已久,这次挑衅的举动,来势很大,可能要兴起大的战争。现在我们既已听命于中央,所有军事、外交全国整个问题,我们只应速报中央,听候指示。我们避免冲突,不予抵抗。次日,日军进攻长春,代理吉林省主席的东北边防军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多次命令部队坚决不许抵抗。

张学良于19日上午、20日晚分别接见天津大公报记者和各报记者时说:“我早已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当日军进攻消息传来时,余立时下令收缴军械子弹,不得作报复行动”。张学良还强调,“对此事全国一致,当归中央应付”。

停止抵抗

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时,部分官兵也曾进行抵抗,如沈阳北大营第七旅,长春宽城子、南岭兵营中国驻军都进行过持枪自卫,并给日军以一定打击,但在长官的“不抵抗”的命令下,只得退却。

国联申诉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把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企求英、美等国出面干涉上,幻想依赖国际联盟压迫日本撤兵。

9月21日,南京政府就九一八事变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同日,蒋介石发表的“告全国军民书”中仍然强调“沉着冷静,信任国际联盟之公理处理。希望全国军民避免对日冲突”。但是,为英、法等国操纵的国际联盟并没有像国民党政府所希求的那样,对日本实行制裁措施。

国际联盟理事会对日本的侵略不作任何谴责,只是劝告中日双方协商日方撤兵事宜。日本对国际联盟作出的限期撤兵的决议拒绝接受,国际联盟也无可奈何。

不抵抗

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遇到日军进犯就开始撤退。

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几乎未遇抵抗便占领北大营。次日,占领了整个沈阳城。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指示:“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

23日,张学良再次密电东北军政当局:避免冲突,向安全地带退避,以期保全。就这样,由于张学良的三令五申,蒋介石的“不抵抗”方针完全贯彻到东北军的各个部队之中。

几天之内,日军几乎未遭遇抵抗,就轻易占领了安东(今丹东)、海城、营口、辽阳、鞍山、铁岭、本溪、抚顺、四平、长春、吉林等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广大地区。9月,辽宁(除锦州及辽西)、吉林两省沦陷。11月,黑龙江省基本沦陷。

日军占领安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一八事变后,为收拾时局,张学良于锦州暂设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行署与辽宁省政府行署。

1931年10月,日军对锦州实施无差别轰炸,意图逐东北军入关。因锦州防守力量有限,顾维钧曾于1931年11月24日与英、法、美三国外使商谈,讨论第三国军队进驻锦州隔断中日军队接触的可能性。但国际联盟及列强均不愿承担责任,仅同意派遣观察员协助维持锦州局势。日本则坚决反对国际联盟干预,并开展对张学良的劝诱工作。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下野,南京政府政坛震动,日本极力进攻锦州。孙科政府无力援助锦州战事,一味要求张学良死守锦州,张学良对此极为反感。12月30日,驻守锦州的东北军在张学良的授意下撤至滦州,1932年1月3日,锦州沦陷。

1932年1月,辽西地区沦陷。2月,哈尔滨沦陷。至此,在短短四个多月内,整个东北一百二十八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便沦为日本的占领地。

日军入侵沈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傀儡政权

日本占领东北三省以后,立即着手在东北建立自己的傀儡政权。时任日本特务机关负责人的土肥原贤二以复兴满清(清朝)为条件,说服清废帝溥仪到东北筹建“满洲国”。

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正式成立,溥仪担任“国家元首”。同年11月24日,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被任命为日本驻伪满洲国大使,成为了中国东北的实际掌控者。

宣言与决议

针对“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22日,中共中央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30日,又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

《宣言》和《决议》谴责了日军的侵略行径,坚决反对日本强占东北三省;指出国民党政府的投降主义与出卖民族利益;中国共产党引导和组织民众参加革命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救亡运动

日本对东北三省的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群众性的救亡运动在中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

工农商学兵各界民众团体和知名人士,纷纷发表通电,抗议日本的侵略暴行,要求国民党政府抗日。

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也多次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许多大中城市举行各界抗日救国大会,游行请愿。

上海、北平举行的各界抗日救国群众大会,参加人数达十几万,上海3.5万名码头工人,举行反日大罢工,南京、天津、北平、汉口、青岛、太原、芜湖、长沙、重庆、桂林、汕头等城市的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也都以集会请愿、募集捐款、禁售日货等形式,掀起抗日爱国运动的热潮。青年学生走在爱国运动的前头。许多城市的大、中学生举行集会游行,发表通电,开展抗日宣传,建立抗日团体,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武装民众,出兵抗日。

杭州市各界群众举行抗日救国大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北抗联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出了“武装人民驱逐日寇出中国”的号召。东北地区民众和部分东北军官兵纷纷响应。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并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即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一股抵抗日军的力量。

1931年,在北满中共高级干部会议上,时任中共中央驻东北代表、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宣告:“蒋介石国民党以不抵抗政策出卖东北同胞,中国共产党人与东北人民同患难,共生死,争取东北人民的解放。”受党组织委托,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先后在东北创建了磐石、珲春、珠河等十几支反日游击队,联合并支持各种抗日武装同侵略者进行斗争。

东北抗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继辞职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群情激奋,纷纷谴责“不抵抗”主义。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迫于全中国人民的舆论压力,辞去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的职务。

同日,张学良也辞去陆海空军副司令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