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海贝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自己明明为了对方好,可对方却并不领情;自己明明知道别人为了自己好,可就是感觉受到了伤害。我想,这样的经历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

生活中,人人都希望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掌控一切;人人都可能不由自主地对别人指手画脚、随意评价。有的人懂得校正自己的行为,适度控制,所以进退自如,生活得无比轻松。有的人却不明白这种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结果是失败的婚姻、紧张的人际关系和扭曲的心灵,自己也异常苦恼。

“我都是为了你好”,“我最了解你了”,“你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我是最爱你的人”,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给你说话的关系亲密者,我想一定有的。说这话的人,可能是你的朋友、父母、同事、爱人等等。可是,就是这些话语,有时候,让我们感觉非常不舒服,甚至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被某种东西绑架了。最后,我们不得不做出反抗,甚至远离那些表面上对我们非常好的人。而我们的内心,由于自己的反抗,又陷入了一种深深地自责和内疚当中。

生活中,这种事情太常见了!父母和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这种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伴随着“我都是为了你好”的语言下,冲突却一次次上演。你应该没有想到,这是一种心理问题的延展,就是关于控制和被控制者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随时处于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中,小心一定不要被别人控制了,这可能发生在你不知不觉之间。

最近,一朋友诉苦说,她很痛苦。原因是她明知道别人在为她好,可她就是觉得自己内心受到了伤害。最后,她都不敢再出来社交,她说她的内心被深深地伤害了。我给她推荐了一本书《不要用爱控制我》。

为什么人们会产生这种控制别人的欲望呢?为什么有人想改变这种行为,事到临头却总是无法自控?我们百思而不得其解。

这本书帮助人正确识别和应对言语虐待,“我这样说都是为了你好!”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动不动就喜欢说教,甚至讥讽、辱骂,却总戴着“爱”的面具。这就是典型的言语虐待,它的杀伤力有时甚至超过了肉体伤害,给你带来钻心的疼痛,却不留痕迹。几乎每一个人都领教过言语虐待的杀伤力。

不要用爱控制我》是一本心理学图书,作者是帕萃丝·埃文斯。这本书探讨了日常生活中,大家习以为常的下意识行为。作者揭示了这些行为背后的实质、为我们揭开了生活中有关人际交往的困惑和痛苦,让我们学会识别、理解和应用控制,以便于人们的生活远离暴力,从而变得更加和谐和幸福。

一、在《不要用爱控制我》中,作者帕萃丝·埃文斯提供了多种方法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被控制。以下是一些判断依据,对照自查:

1.是否被情感操纵:如果某人经常使用内疚、恐惧或义务感来影响你的情感和决定,这可能是一种控制行为。如,对方可能会说“如果你爱我,你就会做这件事”,或者“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却这样对我”。

2.是否被限制了自由:控制者可能会限制你的个人自由,包括社交活动、职业选择或个人兴趣。他们可能会无理地要求你报告行踪,或者不允许你与某些朋友交往。

3.是否贬低人的自信:如果某人经常批评你的想法、感受或成就,并使你怀疑自己的价值,这可能是一种控制策略。他们可能会频繁指出你的缺点,而忽视或贬低你的优点。

4.是否隔离支持:控制者可能会试图隔离你与家人、朋友或其他支持系统的联系,使你更加依赖他们。他们可能会说你的朋友或家人不理解你,或者他们不怀好意。

5.是否让你有过度责任感:如果某人经常让你感到对各种事情负有责任,即使这些事情超出了你的控制范围,这可能是一种控制手段。他们可能会让你觉得任何不好的事情都是因为你的过错。

6.是否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控制者可能会表现出极端的情绪波动,如愤怒、冷漠或过度热情,以此来控制你的行为和反应。他们可能会用情绪爆发来惩罚你,或者用热情来奖励你。

7.是否决策权被剥夺:如果某人经常替你做决定,不尊重你的意见或偏好,这是控制行为的一个重要标志。他们可能会坚持认为他们知道什么对你最好,即使你不同意。

8.是否控制你的信息:控制者可能会限制你获取信息的途径,或者提供误导性的信息来影响你的判断。他们可能会隐藏重要信息,或者只告诉你他们希望你知道的。

9.是否身体控制:在某些情况下,控制可能表现为对身体的控制,如限制你的行动自由或强迫性行为。这是一种严重的控制形式,需要特别注意。

总之,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识别生活中的控制行为,让人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幸福。要知道,真正的爱是支持和鼓励个体成长和自由的,而不是限制和束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生活中,如果也有类似的感觉,就有可能是被别人控制了,那么怎么做才能打破这类控制呢?

1.深化自我认知与界限设立

书中强调,首先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需求、感受和价值观,这是应对控制行为的基础。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个体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底线和期望,从而在面对控制行为时做出更有力的回应。

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个体需要明确自己的界限,包括情感界限、物理界限和心理界限。同时,要学会说不,在必要时坚持自己的界限,对任何试图跨越这些界限的控制行为说“不”。这不仅能保护自己的权益,还能促进健康的人际关系发展。

2.有效的沟通技巧与冲突管理

书中提倡采用积极、开放且尊重的沟通方式,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通过倾听对方观点,同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有效沟通是建立健康关系的关键。

当冲突发生时,书中提供了多种冲突管理策略,如冷静分析、寻求共同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这些策略有助于双方在冲突中找到解决方案,维护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3.培养情感独立与促进自我成长

情感独立意味着个体能够依靠自己的内心力量来处理情感和人际关系问题,而不是过度依赖他人的认可或支持。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增强自信心、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网等方式,个体可以逐渐实现情感独立。

书中鼓励个体不断追求自我成长,包括学习新技能、拓展视野、提升自我价值感等。自我成长不仅能增强个体的内在力量,还能使其在面对控制行为时更加从容不迫。

4. 寻求外部支持,包括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法律支持

当个体感到无法独自应对控制行为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咨询师能提供专业的评估、指导和支持,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控制行为、制定应对策略并恢复心理健康。

此外,建立或加入社会支持网络也是应对控制行为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家人、朋友或支持小组分享经历、感受和需求,个体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在面对控制行为时更加坚强和自信。这些支持网络不仅能为个体提供情感慰藉,还能在必要时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建议。《不要用爱控制我》一书中,控制行为被定义为依据自己的意志,通过身体语言或口头上对他人或周围环境进行限制,以得到一定的行为结果。这种行为往往忽视了被控制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试图将对方塑造成符合自己期望的样子。

作者认为,控制行为的本质在于一种权力的行使,控制者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持自己在关系中的主导地位,而被控制者则往往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作者在书中阐释了,控制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

控制行为往往源于控制者内心安全感的缺失。他们试图通过控制他人来弥补自己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控制者往往具有自恋倾向,认为自己的观点和需求是至高无上的,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控制行为也反映了控制者对权力的渴望和追求。他们试图通过控制他人来展示自己的权威和影响力。

控制者常常存在认知扭曲的问题,他们可能无法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关系,导致控制行为的持续和加剧。

控制行为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家庭是控制行为产生的重要社会环境。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控制、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失衡等都可能导致控制行为的产生和传递。

社会文化因素也对控制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例如,某些文化中强调服从和顺从的价值观念,可能助长控制行为的产生和蔓延。

缺乏关于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也可能导致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倾向于采用控制行为。

媒体对控制行为的描绘和渲染也可能对公众产生误导作用,使一些人误以为控制行为是合理和正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作者在《不要用爱控制我》中,叙述了这种控制产生的危害:

1.会对个体产生诸多危害包括:a.自我认知的扭曲:当爱成为控制的借口时,被控制者往往难以建立真实的自我认知。控制者通过不断地评判、指责和过度干涉,使被控制者逐渐丧失对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的认识,转而接受并内化控制者的观点和期待。这种扭曲的自我认知会严重影响个体的自尊和自信。

b.情感压抑与心理健康问题:

以爱之名的控制往往伴随着情感上的压抑。被控制者被迫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法,无法自由地表达自我,长期以往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情感上的压抑还可能影响个体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使其感到孤独和无助。

c.自主性的丧失:

在以爱为名的控制下,个体往往被剥夺了独立思考和决策的权利。控制者希望被控制者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导致被控制者逐渐丧失自主性,变得依赖和被动。这种自主性的丧失不仅影响当前的生活和学习,还可能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造成障碍。

2.这种控制会也会对人际关系的危害:

信任与亲密感的破坏:

以爱之名的控制行为严重破坏了人际关系中的信任和亲密感。被控制者感受到的不是真正的关爱和支持,而是束缚和压迫。这种感受会导致对控制者的反感和疏远,进而破坏双方之间的信任和亲密关系。

冲突与矛盾的加剧:

控制欲强的个体往往难以容忍他人的不同意见和行为。在以爱之名的掩盖下,他们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控制地位,这导致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不断加剧。长期的冲突和矛盾会进一步加剧双方之间的隔阂和敌意,甚至导致关系的破裂。

3.对社会的危害包括:a.传播不健康的家庭模式:

以爱之名的控制行为往往具有代际传递性。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方式可能会被子女模仿,并应用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从而形成不健康的家庭模式。这种模式会在社会中不断传播和扩散,对社会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和家庭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b.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当以爱之名的控制行为扩展到社会各个层面时,它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职场中的权力滥用、校园中的欺凌现象等都可能与控制欲的泛滥有关。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阻碍。

《不要用爱控制我》揭示了以爱为名的控制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多方面危害,作者强调了提供支持和鼓励的重要性,以促进他人的健康心理发展和个性成熟。尽管存在一些争议和局限,但其对社会和文化的贡献不容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其实,看这本书时,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在阅读过程中,我自己的反思。

我反思自己的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选择相信美好,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生活中遇到了让你抗拒的人和事,就仔细想想要不要执拗下去,该放手就放手,该远离就远离。因为我们这一生,只来人间这一回,远离危险,让自己不被伤害是最基本的需求。

我也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会不会给别人带来不适和痛苦。如果有的话,该改进就改进。特别是对自己的下一代的教育,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尊重孩子的灵魂,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来看待,而不是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孩子好,结果孩子在被养育的过程中,受到了我们大人的控制和伤害。

《不要用爱控制我》是人际关系领域的根本突破,它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心理自助读本。如果有人经常强迫你做这做那,丝毫不顾及你的想法;或者你想知道是否控制别人的倾向,以免伤害他人,这本书能帮助你顺利解决这些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