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是一座美丽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历史老人给淮阳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在淮阳代代流传,生生不息,充分展示了淮阳这座文明古城的文化底蕴和色彩斑斓的多元文化……
伏羲氏,一个从神话中而来,逐步照进现实的人物。相传,他以龙纪官,肇始文明。
《竹书纪年》中这样描述:“太昊伏羲氏,风姓之祖也,有龙瑞,故以龙命官”。
太昊伏羲氏在宛丘实现了部族融合后,领土扩大,人口增多,原先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宜,他日思夜想治政之策,广泛征求意见。后来,他集中九大部落的特色,以蟒蛇图腾为基础,选用鳄鱼图腾的头、雄鹿图腾的角、老虎图腾的眼、巨蜥图腾的腿、苍鹰图腾的爪、红鲤鱼图腾的鳞、白鲨图腾的尾、长须鲸图腾的须组成,宣示着华夏九州的大团结和大融合。
由此,这个在龙旗帜下的族群,经过千万年的沧桑岁月,身披龙旗帜的华夏族群形成了强大的中华民族,在东方世界崭露头角,龙便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子孙始称龙的传人,而龙的精神,一直是鼓舞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动力,促进祖国统一的旗帜,增强民族团结之魂。
龙官八方,羲皇驭之。
炎黄膜拜,永垂万世。
回望中国龙文化发展史,什么是龙?为什么我们称为龙的传人?龙对于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来说,有什么时代意义和价值?
是为序。
中国龙文化发展史的概念和内容
古往今来,关于龙的来源,众说纷纭。
有专家认为,古人面对茫茫苍穹,龙是星宿,是苍龙七宿。
有学者认为,龙可能是一种自然现象,比如龙卷风,从形状、色泽、速度、力量、巨响,都与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还有人认为,龙一直存在,需要达到一定维度才能察觉其行踪。
龙读音为lóng,古人似乎是取了闪电的外形成字,取了闪电的轰隆隆的声音,赋予龙字lóng的读音。
甲骨文中龙,属象形字,像大口长身的一种神兽。(甲骨文中,龙属于象形字,形似有大口和长身的神兽)
古语有云:“龙有九似”。即:角似鹿、头似驼(马)、眼似兔(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其实(实际上),龙的取材对象(形象来源)远远不止这9种,鳄、蜥蜴、猪、马、熊、鲵、象、狗、羊、蚕、鸟类,以及云雾、雷电、虹霓、龙卷风、古动物化石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龙(龙形象)的融合。
在神话传说中,龙有喜水、善飞、通天、善变、聪明、祥瑞、威武等特点。
在神话传说中,龙家族中兄弟有很多,有鳞者为蛟龙,有翼者为应龙,有角者为虬龙,无角者为螭龙,未升天者为蟠龙,好水者为晴龙,好火者为火龙,善吼者为鸣龙,好斗者为蜥龙。
中国龙文化里,还有“龙生九子”的说法,这也是比较重要的“龙之体系”。“九子”被后人总结如下: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老二睚眦(yá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7.七子狴犴(bì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fù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负屃图案通常也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与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形成有趣独特的中国碑碣文化。
9.老九螭吻(chī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老九螭吻,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和我们的衣、食、住、行、用息息相关。龙,已然成为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包容、大胆创造、诚信和谐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是根、是血脉相连的情感。
天是龙形象,
地是龙图腾;
山是龙脊梁,
水是龙血脉;
风是龙起舞,
云是龙飞翔。
人是龙传人,
家是龙故乡。
我们一起跟着这首《龙在东方》MV探寻龙的神秘吧!
待续
作者简介
张子才
张子才,男,汉族,河南淮阳人,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曾供职于央视、凤凰卫视。寻梦船A Dream Ark创始人,淮阳春晚创始人,淮阳演艺商会会长,龙的传人人物专访、龙的传人春晚导演、主持人,中国式礼仪实践者,国风原创音乐实践者。
来源:淮阳文旅
编辑:刘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