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闰六月,老人那些神秘的预言,你听说了吗?

时光飞逝,咱们迈进农历九月的门槛了,这个月啊,对农民兄弟来说,那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月,既要忙着秋收,还得准备秋种。

所以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农民可是格外关心,毕竟这关系到一年的收成呢。

不知道大伙儿有没有注意到,2025年公历上是平平无奇的一年,有365天。但到了农历上,那就有意思了,有个闰六月,整年得有384天呢,时间跨度从2025年1月29日到2026年2月16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啥会有“闰月”这么个说法呢?

这事说来话长,但咱尽量简短说。阴历的一个月,平均下来是29.5306天,小月29天,大月30天。一年12个月,加起来就是354天或355天。可阳历的一年,大约是365.25天,这一来二去的,就相差了11天左右。

长此以往,三年下来,这差距就得超过一个月了,到时候四季都乱套了。所以老祖宗们,那些历法家和天文学家,就琢磨出一种新历法,既得照顾到太阳、月亮,还得考虑地球,这就是咱们现在用的阴阳合历。

为了协调这阴历年和阳历年之间的天数差异,咱们农历就用了个“置闰法”,通过增加一个闰月来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闰哪个月,又是怎么决定的呢?

这事儿得看农历中的中气。农历规定,如果某个月里不含中气,那这个月就得定为闰月,还用上个月的名称或序数来命名。

就拿2025年的乙巳蛇年来说吧,农历六月里只有六月十四的“立秋”节气,而中气“处暑”却跑到下一个月的初一去了。所以按照规定,这个月就得定为闰月,因为上个月是六月,那就叫它“闰六月”。

有闰月的年份,通常还有两个立春节气,一个在年头,一个在年尾,民间管这叫“双春年”或“两头春”。2025年公历2月3日立春,农历正月初六;2026年公历2月4日立春,农历腊月十七,所以2025乙巳年就是个“双春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们说,“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立春一般在阳历2月3日或4日,这时候已经过了最冷的“四九”天了,天气也开始慢慢转暖。要是立春在农历十二月中,也就是春节在立春之后,那就是“两春夹一冬”了,根据经验,这种时候一般都是暖冬。明朝的徐光启在《农政全书》里也说过,“立春在残年,主冬暖”。

那老人们说的“明年迎青蛇,春夏多漂流”又是什么意思呢?

咱们老祖宗用天干地支来记日子,十天干配上十二地支,两两配对来纪年、月、日。其中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了方便记忆,古人还用动物来代表地支,比如子代表鼠,巳代表蛇。

2025年是乙巳蛇年,也是青蛇年。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乙在五行中属木,代表颜色是青色,而巳呢,就代表蛇。所以2025乙巳年,就被称为“木蛇年”或“青蛇年”。“明年迎青蛇,春夏多漂流”的意思就是说明年是青蛇年,春天和夏天的雨可能会比较多,甚至有些地方可能会出现洪涝。

当然,这句农谚是有地域性的。咱们国家这么大,同一时期,有些地方可能雨多,有些地方可能就旱了。所以古人留下的这些农谚,只能是笼统地作为参考,不能当现在判断天气的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老人们说的“七龙治水,四牛耕田,九人分饼”又是啥意思呢?

咱们老祖宗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时候,就得提前预判下一年的年景。所以他们就用“辰”、“丑”、“丙”来预测。正月里的第一个辰日在第几日,就是“几个龙治水”;第一个丑日在第几日,就是“几牛耕田”;第一个丙日在第几日,就是“几人分饼”。

拿2025年来说吧,正月里的第一个辰日是“甲辰日”,在正月初七,所以就叫“七龙治水”;第一个丑日是“辛丑日”,在正月初四,就叫“四牛耕田”;第一个丙日是“丙午日”,在正月初九,所以就叫“九人分饼”。

总的来说,2025年就是“七龙治水,四牛耕田,九人分饼”,那这些说法都有啥讲究呢?

“七龙治水”:老话说“龙少涝,龙多靠,五龙六龙风调雨顺”。意思就是说龙越多,降雨就越少;龙越少,降雨就越多。所以按照老祖宗的说法,明年有些地方可能会比较干旱。

“四牛耕田”:和龙治水可不一样,牛多了就意味着田里的农活多,不是旱了就是涝了。

“九人分饼”:就是说9个人分一个饼子吃,人多粮少,这预示着作物可能受天气影响减产了。

不过啊,这些可都是基于古代民间文化的说法啊,有一定的地域性。咱们参考一下就行了。咱们国家这么大啊,还是得多留意天气预报啊,以便合理安排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