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白,男,1937年生于香港,潮州人,号“念一”。
陈香白先生是现代中国茶道理论的奠基者,一生著述颇丰,荣誉无数,尤以中国茶文化为最。
陈香白,男,1937年生于香港,潮州人,号“念一”。
陈香白先生是现代中国茶道理论的奠基者,一生著述颇丰,荣誉无数,尤以中国茶文化为最。
01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先生业余除作地方文献之整理研究外,开始着手进行茶事资料的搜求归档。1978年至1979年,完成了《龙团琐话》、《茶叶与健康》的撰写,其后又经编年爬梳,完成了约二万字的《汉民族茶文化及其融和力》论文。
1989年,先生的《潮州三阳志辑稿、潮州三阳图志辑稿》一书出版,时任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副会长朱士嘉为其题签,湖州方志大家、《稀见地方志提要》作者陈光贻为其做序并跋,称:“潮州陈香白既辑成《潮州三阳志》,又辑《潮州三阳图志》,……今香白《永乐大典》辑本,犹可见原书之眉目,则有功于一郡之文献。又考证《图志》全名称《潮州三阳图志》,为鲍与侃、林仕猷修成于明洪武八年,可以补《明书·经籍志》所未备也。”
1989年5月,胡道静老先生在给先生的一封信中写道:“香白吾兄您好!前承赐寄大作有关茶文化手稿,拜读至钦,认为应公诸众。南京农业大学有一专门刊物曰《中国农史》(季刊),弟代为寄去,不能保证是否会用,但估计能受到欢迎。他们若准备刊登,将会直接函兄连系,以后请您与他们直接往返,弟不再预闻。若他们刊载有困难,则会告诉我而不直接通知您。弟未能先征得吾兄同意而代投稿,乞多谅我鲁莽。即颂文福。”
1998年,先生的《中国茶文化》一书出版,胡道静老先生为其题签书名;这部专著,“开创了用《周易》哲理思想审视中国茶事,从而构筑起中国茶道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陈著以人为思考中心,以人类所创造的茶文化为研究对象,以服务现生世为立言宗旨,陈著的逻辑思维是严密的,论证是成理的,观点是新鲜的,可为中国茶道理论体系之构筑奠基。”(见张大为“陈香白《中国茶文化》再版序言”,1999年《农业考古》第4期);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为其再版题辞云:“茶文化乃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必弘扬茶文化”;陈文华教授及叶惠民先生均认为,陈香白教授的“一个‘和’字,不但囊括了有‘敬’、‘清’、‘寂’、‘廉’、‘俭’、‘美’、‘乐’、‘静’等意义,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请相信在所有汉字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这番话,不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茶道精神的把握,也有助于我们对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的理解(见陈文华教授“艺·茶道·茶文化”,1999年《农业考古》第4期)。
1999年5月,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在给先生的信中说:“我与先生素不相识,……于中国文化有深厚素养,能用经典义理论茶,此为海内外茶界所罕见,……我今隔海申贺,述此一段茶缘,但觉一片美好,深信中国茶道可以和气致详,中国茶道应可普及世界”。
先生自1979年茶文化论文《汉民族茶文化及其融和力》问世以来,相继论证了“潮州工夫茶、中国工夫茶、中国茶道”实则是三位一体、“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道的活化石”;并首创“中国茶道太极图”;为方便茶艺传播,率先整理出“潮州工夫茶二十一式”,为中国茶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02
随着先生年纪渐大,很多事做起来已是力不从心,遂命大儿福临协助其处理一切事务并整理其学术资料。在此过程中,陈福临发现,很多人甚至包括先生的部分弟子,对先生的中国茶道精神理解不透彻,概念模糊,误解甚或曲解先生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另一方面,当今社会,老年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大众对健康的需求正日益增加,以茶为媒介促进自己身心健康的人也越来越多。有鉴于此,陈福临在先生弟子洪波等人的协助下,秉承传承、创新与发展的理念,以传统文化为基石、结合潮州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先生的“中国茶道的核心思想是‘和’”这一理论主张,创立了“陈香白家传工夫茶”这一流派,学习先生将工夫茶的艺术和哲学融入生活中,旨在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运用现代科学知识,促使茶人修身养性、身体健康,达到提高生活质量之目的。另外,家庭传承是最主要的传承方式,不仅确保了工夫茶技艺的延续,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赋予了这一古老文化新的生命力和实用价值,也就更加有利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努力使先生的“茶和世界”愿景早日实现。
通过“陈香白家传工夫茶”,先生的智慧与精神得以在世间传递,同时也是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实现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关键所在。通过转化,家传工夫茶不仅是传承了古老的文化,更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使之更具生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陈香白家传工夫茶”将会成为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健康之道,并发扬光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