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商报报道,彭博社记者: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商务部通知国内电动汽车企业,不应向他国出口中国电动汽车技术或在印度投资,在土耳其投资设厂前应通报中国工信部和驻土使馆。一直以来,中方批评美国的出口管制措施阻碍芯片技术销往中国,那么中方为何阻碍或控制电动汽车技术出口至印度、土耳其等地?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这个问题建议向中方主管部门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禁止电动汽车技术出口,不是指所有技术,而是单指核心技术。按理说,这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政府可以不插手。毕竟,对车企而言,这些核心技术也是来自不易的,平白无故地送给外国,几乎不可能。但是,为什么中国商务部要强制命令,禁止关键技术出口呢?主要原因是:外国政府对中国车企掌握的核心技术,威逼利诱。西方用核心技术卡我们的脖子,我国千辛万苦积累研发的核心技术,也不能轻易送人。

比亚迪做了先锋,试探印度政府,发现它还是那个“外企杀手”。那我方顺势警告其他中国汽车制造商也就不足为奇了。印度看见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然发展起来,也想要进来分一杯羹。印度既不想出钱,又不想出力。就想着抢夺别人的核心技术,然后自己投资建厂。我们如今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是大风吹来的,是这些年用无数人力物力去研发出来的。印度想要加入进来,那就要付出代价。

中国果断出手,阻止车企将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投资至海外。这一决策,不仅是对中国车企利益的坚决捍卫,更是对国家技术安全的高度重视。毕竟,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新兴领域,核心技术就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中国深知,只有牢牢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尽管在印度遭遇了挫折,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之路并未因此停滞。相反,中国车企正加速布局全球市场,通过在当地投资建厂、开展合作等方式,不断拓展海外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这一决策不仅仅是对印度市场的反应,更是其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新战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中国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基础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技术和创新成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新名片。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保护核心技术、避免技术外流,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中国不再沉迷于那些不可靠的市场,核心技术的保护将是未来的主旋律。这个决定,不仅是对过往挫折的回应,更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关键一步。

印度财政部年度报告作者、印度首席经济顾问纳格斯瓦兰认为,通过放松对中资的限制,印度或许能够逐渐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差额。不过,批准更多的中资进入印度,无论能否促进印度对华出口,总的来说都将大幅提升印度整体出口额。他打的算盘是,随着美国和欧洲设置贸易壁垒,不直接从中国采购,“让中企在印度投资,然后将产品出口到美欧市场,尽量不增加成本,这更有效。”

为了赶上中国,印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外国车企到印度投资建厂。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崛起,让印度看到了“弯道超车”的希望。印度想借鉴中国经验,让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变得更强大。然而,中国政府的新政策,却给印度的“如意算盘”泼了一盆冷水。禁止核心技术海外投资,意味着印度无法再通过合资建厂的方式,轻易获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印度企业习惯了“拿来主义”,在研发创新方面投入不足,这成为了制约印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限制对印度等国的投资,是一石二鸟之策:一方面,它筑起了一道屏障,防止关键技术外泄;另一方面,又为国内产业的茁壮成长添加了动力。此举向国际社会清晰地表明了立场: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成果,并不会轻易地流向外界,尤其对于可能利用非常规途径获取技术的国家,门槛更高。对于那些寄希望于吸引中资来拉动本土产业升级的国家而言,这是个不折不扣的提醒,促使他们重新评估自身的合作策略与长远规划。

当地时间9月24日,正在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表示,中印关系是亚洲未来的关键,还会对世界的未来造成影响。与此同时,苏杰生拒绝在“四方安全对话”和金砖国家选边站,他声称印度不会顾此失彼,可以“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我认为印中关系是亚洲未来的关键。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说,如果世界要走向多极化,那么亚洲就必须多极化。”苏杰生说,两国关系“不仅会影响亚洲的未来,也会影响世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