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 付一夫

在股市里,“抄底”可能是让多数投资者都非常痴迷的投资方式。

所谓的“抄底”,一般就是以某种估值标准来衡量股价已跌到了最低点位,尤其是短时间内大幅度下跌之后,投资者会预期股价将会很快出现反弹,于是选择大举买入。

这种投资方式常常受到价值投资者欢迎,因为价值投资的理念本来就是买入被显著低估的股票,然后耐心持有并等待价格向价值回归。而且在正常情况下,经历过大幅度下跌之后的股价具备足够的安全边际,机会理应大于风险,持有起来更加放心。正因如此,抄底也便成为了很多投资者都非常渴望把握住的机会。

诚然,谁都想买到最低点,一把赚个大的,可真实情况常常是输多赢少,很多人抄底抄到了桌面,没想到地下还有地板,地板下面还有地下室,地下室下面还有地窖,地窖下面还有十八层地狱……

历史上抄底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哪怕顶级大师也未能幸免。“股神”巴菲特的老师、价值投资的开山鼻祖格雷厄姆,就曾经因为抄底失败而一夜成了穷光蛋。

起先,格雷厄姆凭借自己对于价值投资的深刻理解而赚得盆满钵满,开豪车住豪宅,管家佣人众多。可是在1929年的大股灾期间,格雷厄姆觉得机会难得,于是大举抄底,结果随后股市继续大跌,让他损失惨重,以至于自己不得不坐公交车上班,就连给母亲的汽车也要卖掉变现。一年后的1930年,格雷厄姆认为股市已经恢复正常,急于回本的他又开始贷款抄底美股,并在部分标的上加了杠杆,怎料他眼中的“底部”一次又一次被跌破,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到了1932年,格雷厄姆的联合账户累计亏损超过70%,如果算上杠杆,他已然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再如华尔街著名的投机之王利弗莫尔,也是败在了抄底上,而且结局更加悲惨。

巅峰时期的利弗莫尔,拥有的财富多达1亿美金,几乎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要知道当年全美国的税收总额也才42亿美元。功成名就的利弗莫尔并未选择急流勇退,而是继续在市场中拼杀。同样是1930年,美股已经较高点跌去了一半,利弗莫尔认为抄底的机会到了,于是他将所有身家都投入到股市当中,想要再次大赚一把。谁曾想美股并没有选择反弹,而是继续一路向下。1932年,美股已经跌去了90%;1934年,利弗莫尔破产;1940年,利弗莫尔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在遗书里写到:“我的人生是一场失败。”

此外,强如巴菲特也有过抄底航空股失败的经历,而这些人无一不是世界级的顶尖投资大师,这也应了股市里那句老话——“老手死于抄底”。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抄底经常会失败呢?

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投资者在判断股价跌到心目中的“底部”时,依托的往往都是财务指标,而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变化根本无法在各种财务数据中得到及时的反馈,比如行业景气度、市场竞争格局、公司内部治理,以及宏观经济形势、海内外环境等等,这些因素对于公司基本面以及未来盈利预期都会产生影响。正因如此,很多时候公司股价的“便宜”并非源自于公司价值被市场低估,而是公司竞争力的持续下滑使其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股票价格一路下跌自然也就在所难免,正所谓“便宜一定有便宜的道理”。此时若选择买入,其结果大概率便是一再被深套,而等不来期待中的反弹。

从技术面的角度理解,便是趋势的力量不可违逆。

所谓“趋势”,简单说就是市场运行的方向,包括上涨趋势、下跌趋势和横向盘整。在技术分析的开山之作《道氏理论》当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趋势一旦形成,通常会维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并且难以被改变。”究其原因,某种趋势的形成一定是多空双方长期斗争的结果,比如下跌趋势的形成,就代表作空头力量已占据了绝对优势,而市场也会沿着阻力最小的下方运行,若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消化,多头力量很难战胜多头并扭转趋势;上涨趋势亦是同样的道理。

更进一步讲,如果市场是上涨趋势,你可能只有一次机会买在最高点;可若市场是下跌趋势,你可能只有一次机会抄在最低点。因此,投资者才更应该学会顺势而为,在不同的趋势当中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来应对,而不是逆趋势行事。

所以综合上述内容,我认为盲目抄底并不可取,也奉劝大家不要一味地追求低价买入,却忽略了其他的潜在风险。至于怎样的投资策略才能在股市中行稳致远,这个问题不妨留给各位看官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