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刚过了自己29岁的生日,而就在两个月前,她跟自己大学开始交往的男朋友分手了。分手后,父母却积极地为她正安排着相亲,觉得她年龄不小了,现阶段最应该找个靠谱的人结婚。可她并不想那么快投入一段新的感情,她更想自己一个人好好生活,起码是清净两年。而事实是,自己每个月薪水常常不够花,还不得不让家里补贴。连自己都“养不活”,她丝毫没有底气向父母说明自己的独立生活的想法。
陈凯有很多业余爱好,很多东西都玩得转,而且长相帅气,身边也不乏约会对象。他的业余生活非常充实,几乎被兴趣、约会都安排满了,这种日子他一直过得挺自在。直到最近跟小自己5岁的同租室友聊天,他问:“凯哥,你想过未来么?我每天挺焦虑的,可我看你过得挺好,怎么做到的?”这个问题一下让陈凯开始反思33岁的自己的现状:工资刚好够用,无多余存款,结婚、买房基本没能力想。想想室友的问题,自己确实过得迷迷糊糊的。
说到三十岁,大家常会想到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这里的“立”字是指孔子在这个时候开始确立了自己作人做事处世的态度、道理。却常被现代人误解为经济独立或“成家立业”。若以此误解为标准审视自己,确实很少人于三十岁时可以做到。然而也不能全赖这句话,人到三十岁,确实走到一个人生的路口,面对着幼稚与成熟之间的矛盾冲突。一方面,二十至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更热衷于无责任负担的生活,如游戏、自我增值、约会(更随性自由的两性关系)。这些表现符合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学家迈克尔•罗森菲尔提出了“第二青春期”的概念。而另一方面,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年轻人会看到更多周遭的现实,开始理解人与人的关系、权谋等,成熟沉稳的过程中也多了几份略带暮气的老成。同时,他们希望自己能有所发展,有能力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这不可避免地就给自己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种幼稚与成熟之间的冲突,正是三十岁左右年轻人的心理困境吧。
这种冲突的出现是正常的,因为二十多岁时只需要照顾好自己,可谓一家吃饱全家不饿。三十多岁时则开始承担着更多的社会、家庭责任,可谓上有老下有小。而三十岁左右这个年龄刚好是角色、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大多人完成了结婚、生子、确定未来从业方向等人生重大任务,所以也就面临着更多的抉择与思考。
困惑与冲突是大多数三十岁的人所必将面对的。所以,不应惧怕,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冲突,除了带来困惑,也使人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从而迎来积极的改变。正如前文例子中的李薇,她在29岁时经历了渴望独立却不能独立的困境,也就可能迫使她让自己独立起来。而陈凯则在33岁时反思自己毫无规划的生活,也就可能迫使他开始规划未来的生活。如果年轻人选择在自己三十岁时的心理困境中逃避或消沉下来,那么困境就真的成为迈不过去的一个人生关卡。但是,你也可以选择重新反思自己面临的问题,并积极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做出新的尝试或改变。那么,困境的后面就将是新的希望。
文章来源:汕头市爱家心理研究所
联系电话:0754-88368363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