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之声

网传上海一9岁男孩在医院内窒息离世,家属质疑院方医院涉嫌隐瞒事实真相、瞒报事故、伪造诊疗记录等违纪违规行为,事件一出迅速引发热议。

2023 年 2 月,患有孤独症的 9 岁小朋友乐乐在新华医院接受检查时,发现血氨指标呈现出不正常的状态。从 2023 年 2 月至 2024 年 2 月这一时间段内,依据新华医院医生的指引,乐乐通过口服精氨酸来进行治疗,同时开展常态化的监测。

在此期间,乐乐的血氨数值大致在 20mmol/L 至 100mmol/L 的范围内起伏波动。尽管医院为乐乐实施了基因检测以及串联质谱等多项详尽的检查,但是所有的结果均表明不存在异常状况。

每当乐乐的血氨指标处于异常状态时,他就会表现出烦躁的情绪,变得异常兴奋,甚至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拍打自己的头部。他的父母何生夫妇对乐乐的健康状况极度关注,一心渴望能够探寻到导致乐乐这些症状出现的根源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 年 3 月 6 日,为了更深入地探寻高血氨症状的病因,乐乐被送至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的消化科接受进一步检查。此次检测结果显示,乐乐的血氨指标为 30mmol/L,略高于正常参考值 16mmol/L 至 60mmol/L。鉴于这种情况,消化科的张婷主任出于专业判断,建议乐乐住院,从而能够开展更为详尽的检查。

在随后的 5 天时间里,乐乐接连进行了多次超声以及影像学检查,然而每一项检查结果都未显示出异常情况。张婷主任向何生表示,尽管目前的检查指标看似正常,但不能完全排除乐乐的肝脏存在问题的可能性,所以建议通过肝脏穿刺活检的方式来彻底排除病因。

3 月 12 日,乐乐在儿童医院顺利进行了肝脏穿刺活检手术以及腹腔血管造影。手术结束后,鉴于要预防可能出现的出血风险,乐乐被安排在 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进行为期 24 小时的严密监护。在这个关键时期,乐乐术后 4 小时的腹部 B 超检查显示一切正常,这让大家在紧张的氛围中稍稍松了一口气。

3 月 13 日上午 9 点,消化科和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都告知何生,乐乐的恢复情况良好,预计下午 1 点就可以回到消化科病房。

但是,到了下午 1 点,何生却被告知乐乐出现了窒息状况,并且已经在进行抢救,此时乐乐处于插管昏迷状态。何生在医院 PICU 门口焦急地等待着,一直等到下午 3 点,消化科主任张婷和 PICU 的医生才告知何生,小朋友刚才发生了窒息,不过已经成功抢救回来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们还以为情况不会过于严重,然而,命运似乎在此刻给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一场更大的危机或许正在悄然降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 3 月 14 日,何生夫妇惊恐地发现乐乐依旧深陷昏迷状态,此时他们才如遭雷击般深切地意识到,情况远比他们之前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3 月 15 日上午,在儿童医院组织下,与患者相关的科室进行了院内会诊。之后,消化科、重症医学科的两位主任约谈了何生。

当天下午,重症医学科主任崔云和护士长徐婷婷再次约谈何生夫妇,向他们告知了所发生的情况。

根据何生提供的当时的谈话录音,崔云称,在 14 日,由于发现孩子抢救后仍未苏醒且出现了抽筋的异常状况,她和徐婷婷调取了乐乐监护仪的原始数据。PICU 病房的监护仪数据每隔 5 分钟记录一次。调取记录后发现,12 点 53 分至 12 点 54 分这个时间段,孩子的情况是正常的;而 12 点 58 分至 12 点 59 分这个时间段到 13 点 03 分至 13 点 04 分这个时间段,孩子的情况不正常,因为监护仪无法测出乐乐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当医生发现孩子不正常时,用听诊器听孩子的心跳,其心跳非常微弱,一分钟大概跳 5 次至 10 次。

崔云在录音中说道:“我不能确认 54 分到 59 分这个时间段内孩子的状况。最坏的情况是,孩子真正缺氧时间可能从 54 分开始,到医生发现开始实施抢救的 05 分,即 11 分钟,最短可能 6 分钟,孩子缺氧的时长在 6 分钟至 11 分钟。” 崔云还表示,超过抢救的黄金 5 分钟以后,对于孩子来说,每过一分钟,他的脑损伤程度都会加重。

那么,为何会出现乐乐在 PICU 出现缺氧 6 分钟至 11 分钟却没有得到及时抢救的情况呢?

崔云在录音中称:“我们医护人员在识别判断上存在问题。她一直认为这个孩子要转科,病人是好的,所以她一直在摆弄(仪器)。当孩子的血氧饱和度、心率下降的时候,她一直认为是监护仪、探头的问题,而不是第一时间上去查看是不是人的问题,所以这一点我们肯定是做得不到位,肯定是有问题的,我们不会回避。”

根据何生提供的从儿童医院调取的患儿病程记录,在 3 月 15 日崔云主持的院内大会诊上,崔云发表的意见是:“患儿在监护下突发呼吸骤停、心率下降,首先考虑是否与肝代谢或血氨升高有关,但患儿血氨基本同前水平,肝功能基本正常,暂无充分依据与原发疾病直接相关;其次需要考虑是否与镇静镇痛药物导致的呼吸抑制相关。但使用剂量为药物有效范围内最低剂量,不易影响呼吸中枢。考虑患儿存在难以解释的反复高血氨、高乳酸,是否存在代谢异常,导致药物蓄积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患儿目前存在严重的脑损伤,各项指标均提示预后不良,远期并发症不能避免。”

3 月 20 日,据患儿病程记录,院内会诊意见认为,乐乐经历缺血缺氧打击,已需要长期呼吸机支持。

在随后的 3 个月内,乐乐始终未能苏醒,一直处于昏迷状态。6 月 11 日,乐乐在 PICU 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6 月 18 日,在崔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全院讨论中,作为主持人的崔云,做出了 “整个救治过程检查、用药、治疗符合诊疗规范,抢救措施积极及时,各项特殊操作及病情变化告知充分,无医疗差错” 的结论。

6 月初,据何生提供的录音,儿童医院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李晓燕和何生会面时,提及后续医院会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问题,“因为那个录像都在,我们不可能把这个录像怎么样。” 此外,儿童医院方面建议,该事件通过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下称 “医调委”)解决。

其后,何生先后前往普陀区医调委,向调解员陈述了相关事实,并播放了 3 月 15 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与护士长告知家属事发经过的录音,还按要求整理了录音文字记录。在接受专家咨询时,专家告知从医院提供的病历看,医院没什么问题,于是何生向专家提供了录音证据。何生表示,这一过程是背对背的,他和儿童医院分开向调解员进行叙述。

7 月 17 日,何生前往普陀区医调委,听取专家意见。

根据何生提供的医调委方面的专家书面意见,“根据医方称述:当时正准备转科,患儿换到转运床,监护仪电极取下;且医方无法提供当时的监控回放及监护仪记录。”

何生说:“我认为医院编造了一个事实,说我儿子当时在转运病床上没有安装监控仪器,这明显与 3 月 15 日告知家属的情况相悖,是谎话。此外,李晓燕副院长当时说过,录像都在,院方为什么不提供。”

8 月 27 日,何生前往医院封存病历,发现医院的病历隐瞒了延误抢救的事实,医生还做出了抢救措施及时、无医疗差错的小结。第二天,何生再次前往儿童医院要求查看封存事故发生当日的视频资料,但院方告诉家属,该视频超过留存时间已无法查看,医务部门也未保存。

何生称:“我们将向相关纪检、监察机关实名举报上海市儿童医院在病历中隐瞒、伪造相关事实,接受上海普陀区医调委调解时隐瞒、伪造相关事实,瞒报因医务人员失职致患儿延误抢救并死亡医疗事故的行为,请求纪检、监察机关查实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调委已经介入此次事件,相关工作目前仍在持续推进,尚未结束。” 医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向现代快报记者透露,自事件发生后,医院与患者之间始终保持着畅通的沟通渠道,从未出现过不接电话等推诿责任的情况。在医调委介入之后,医院方面也一直在积极地配合相关的调查与处理工作。

此外,院方代表还强调,医院不会回避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会推卸应承担的责任。然而,医院自身并无权对自身的医疗责任进行判定,究竟是否存在医疗责任以及责任的界定,应当由相关的监管部门、司法机关等单位依据详细的调查结果来做出准确判断。同时,针对目前医调委的专家所给出的调处建议,医院方面并未提出任何抗辩或者予以否定,这也意味着医调委的调解工作能够进一步深入开展。院方建议患儿家属通过医调委、司法机关等正规且有效的途径来妥善解决此次事件。

目前,对于该事件的具体情况,有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核实。

乐乐事件这一悲剧的发生,着实令我们对医患关系进行了深刻且沉痛的反思。医患关系本应是一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紧密联系,双方共同的目标是对抗疾病,守护患者的健康。当面对医疗事故这类不幸事件时,医院和医生理应勇敢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去查找事故的原因,进而不断完善诊疗流程,全力提高医疗质量,以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与此同时,患者和家属在遭遇这样的情况时,也需要保持理性的态度,通过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一味地将责任推卸给对方,或是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进行控诉,都绝非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衷心希望这起悲剧能够引发社会更多人的关注与深刻反思,促使整个医疗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也期盼事件的双方都能够勇敢地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以理智冷静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为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医学之声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