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句名言的引领下,人们普遍认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即股票市场的表现会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基本面。

然而在现实中,这句话经常都是不成立的。考虑到中国大多数人所经历的股票周期,其实都是中短周期,这句话就更是失效了。

很多持有股票好几年并被深度套牢的人,是不是就因为太过于笃信这句话了?这是值得思考的。

其实,即便在机制最健全的市场——美股,股市与经济的关系也往往并不如人们所想的那样紧密。

股市与经济为何常常错位?

股市与经济为何常常错位?

首先,股市反映的是预期,而非现实。从这一点来说,股市就已经脱离了经济的基本面。

因为在很多时候,经济状况其实并不好,但因为新的产业萌发或者未来的发展空间大,股市会提前启动,来透支预期。

为什么经济数据没有体现这些新产业的发展趋势呢?这里要注意到一个原因——经济数据通常是滞后的,尤其是一些宏观经济指标,比如GDP、失业率、通胀率等等。

其实懂得投资的人都明白,股市更关注未来的趋势,“涨预期”永远是最先启动的行情,然后才是业绩兑现。在“涨预期”的过程中,当下的经济状况就被忽略了,因为人们愿意为未来而承担风险。这就是“风险偏好提升”。

另外,特定时候的市场情绪(比如本次A股大涨)、一些集体的投机行为(本次A股也存在这个因素)、政府政策(这不用说了,A股牛市都是靠政策驱动),都是让股市脱离经济状况的原因。

有时候,甚至地缘政治风险之类的外部因素,都可能导致股市偏离经济的基本面。极端的例子来自2021年刚发动战争的俄罗斯股市,大家都以为俄股会暴跌,结果人家还大涨了大半年,非常反直觉。

从下图能看到,俄罗斯股市在战争爆发后一直涨到了2021年第四季度,大宗商品出口价格持续上涨成为主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动性往往比经济基本面更重要

股市与经济基本面脱节,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流动性。股市对流动性极其敏感,稍有风吹草动便会有直接市场反馈。

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就是市场上供给的货币增加,会为市场提供大量流动性。在这种条件下,假设经济增长乏力甚至衰退,但股市仍然有可能持续上涨。

当年,日本在泡沫经济破裂后,其货币宽松政策就多次刺激股市上涨,形成了4次牛市。每次牛市达到至少34%以上的涨幅,上涨时间达到6个月以上,最长的一次甚至达到18个月。但在此期间日本的经济一直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行通过低利率和货币宽松,可以直接引发资本市场的热度。这些多出来的资金,往往未必会流向实体经济,反而会推高资产价格。

所以,股市上涨有时反映的仅仅是流动性过剩,而不是经济的发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经济备受打击,衰退之下失业率飙升,房价暴跌,大量企业破产。然而美股的表现却脱离了这一切——在短暂暴跌之后,美股迅速进入了一场超级大牛市。

2010年,尽管美国已经刚从危机中走出来,但经济还谈不上真正复苏,此时股市却继续强劲上涨。究其原因,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是主导因素,流动性的大量注入,让股票市场“先到先得”,但实体经济的复苏节奏则要慢很多。

2020疫情导致美股熔断之后的故事,与上面如出一辙。不过这一次逆反经济基本面的股市上涨,还有个原因是科技股巨头们的“负重前行”。

从下图能看出,美股在金融危机后很快就开启了一波长达11年的牛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结构与股市结构会有错位

经济结构与股市结构会有错位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话本身其实也有点过时了。

现代经济尤其是近一二十年,越来越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比如这次美联储的降息同时伴随着资产负债表的缩表,这在以往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举动,其背后就是美国经济现在所面临的复杂结构和复杂问题。

中国其实也一样,比如长期以来保汇率与维持增长之间的矛盾。多重的复杂因素,让股市很难像以前经济结构单一时那样,成为经济的晴雨表。

另外,股市的构成其实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产业结构,而股市表现良好的行业未必又能代表经济整体。

比如,美国股市中科技股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一些传统产业的表现相对就比较逊色。但事实上,服务业、农业等产业,对推动经济增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下图能看到,绿色(服务业)占美国产业结构的大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均衡的产业结构,导致了股市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错位。

这种现象在中国股市也很常见,比如人们经常自嘲的“你有苹果我有茅台”。茅台真的是中国经济发动机吗?其实白酒在经济整体环境中的地位远不如它在股市中的显赫位置,这也是一种错位。

案例:2015年中国股市与经济增速的背离

案例:2015年中国股市与经济增速的背离

2015年的A股市场,经历了一场大幅波动。

在那年6月,股市上涨到了阶段性顶点,但随后经历了很多人至今还心有余悸的超级崩盘。

不过,中国的GDP增速却没有受到对应的影响。那段时间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6%以上,属于高速发展。由此可见不仅股市上涨会脱离基本面的不振,有时候经济发展也会脱离股市的反馈。

2015年股市崩盘,主要是因为市场过度运用杠杆、投资者一窝蜂的狂热,而不是经济基本面的衰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论:著名投资人的观点

结论:著名投资人的观点

彼得·林奇曾说过:“要购买物有所值的东西,而不是市场趋向或经济前景。”

价值投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过“市场先生”的理论。他认为,市场价格在短期内是由投资者的情绪驱动的,而不是企业的基本面。他指出,市场情绪的波动可能会导致股市脱离经济基本面,而理性的投资者应该避免受情绪影响,在这种情绪波动中寻找价值。

市场环境永远都是瞬息万变的,它如果能简单地被经济基本面所决定,就没有我们所看到的那么多非理性波动了。

沃伦·巴菲特曾多次提醒投资者,不要将股市视为经济状况的直接反映。巴菲特更强调投资应基于企业的内在价值,而非对股市短期波动的猜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就十年、二十年这种尺度来说,股市倒也常能反映经济的基本面。比如标普500的长期稳定收益率,就来自美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美国股市良好健康的投资环境。

但现实中,很少有人进行10年20年这样尺度的投资,大部分人关注的还是5年以内的波动,甚至就是一两年内的波动。所以不要轻信“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一味迷信这句话,只会让人们失去很多投资机会,陷入刻舟求剑的思维怪圈。

一般来说,普通投资者关注企业的价值比关注经济基本面更有效。

所以,更精准的表达应当是:股市是企业的发展空间和盈利能力的晴雨表。在A股,甚至可以说“股市是政策的晴雨表”。很显然这是不健康的,为企业融资成了股市的主要目的,导致A股难有价值投资,只能依靠一次次的“政策牛”来形成“周期性牛市”。

这也是A股一直致力于改革的方向,就是让A股真正拥有市场机制、价值投资机制。希望这种改革在未来能够实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