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圆首的秘书

FIRST惊喜电影展刚在北京檀谷闭幕,而此前在青海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已经迎来了第十八个年头。在这个影展本应成年的一年,竞赛单元评委会却罕见决定最佳剧情长片空缺,着实给了电影展以及观众一个令人玩味的“成人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FIRST主竞赛评委会

诚然,评委会自有其道理,我们在这里无需指摘,但这一选择也的确昭示出今年华语创作的乏力。这种乏力不仅仅是国内的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的问题,事实上不少评论人就认为今年欧洲三大电影节“乏善可陈”,其他各大电影节当然也都难逃此劫。这是全球疫情大流行之后遗留下来的问题,而在今年之后,有些国家情况会逐渐好转,有些国家则难免会一路下行,2024年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和分水岭,这里我们不做过多预测,只能拭目以待、静候未来。

尽管如此,今年第十八届FIRST青年电影展仍然颁布了除最佳剧情长片之外的其他全部奖项,在这之中,还是有一些影片值得特别讨论,它们绝非完美,但足够锋利,在一种陈词滥调之中脱颖而出,让人看到华语电影一线动人的希望。

其中,蒋与之执导的《锔瓷》堪称获奖名单中的“最佳影片”,拍出了很多创作者都想拍但很难拍出的电影:疫情封控下的一家五口室内戏。

无论是丈夫的工作和财务问题、妻子的情感问题、夫妻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两代人之间隐含的权力关系问题等等,不仅通过潜台词丰富的对白有效地传达出来,更通过更加隐晦的、场面调度的方式进行了深入呈现。在最精彩的一场中秋夜饭局戏上,问题的集中爆发和几个角色的对峙都层次分明,体现出创作者对剧作和角色的强大理解,令人拍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佳导演《锔瓷》

“锔瓷”指的原本是一种传统的瓷器修复工艺,影片中则成为一种家庭裂痕修复 (或难以修复) 的象征。当然,疫情封控是所有这些问题的放大器,因此《锔瓷》既是指向底层的家庭矛盾,也无疑与那段过去的封控岁月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无论是对当下仍然对疫情有着残存记忆的观众,还是对那些之后或许已经淡忘这段“往事”,只将其视为封闭空间室内剧的观众,恐怕都有无与伦比的意义。

接下来是最佳编剧获奖影片《倒仓》。影片今年6月先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进行了展映,7月在FIRST青年电影展进行了展映,而且都有奖项的斩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佳编剧《倒仓》

这部影片虽然导演水平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剧作上仍有不少可取之处,尤其我们看到这部电影是怎么样从最传统的、早已经无人问津的京戏里,去挖掘一些很当下、很普世的价值和议题,探讨一些在当下这个环境里已经是不太能被接受甚至不太允许存在的观念, 比如说“男旦”形 象——一个男性气质不那么炸裂、不那么“战狼”的形象——同时片中也有“女老生”,这些形象都是比较反主流意识形态的,性别观念在这里面是流动和融合的,是没有边界和偏见的。 有趣的是,这些形象并非来自我们的西方假想敌,而恰恰就是来自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这也足以让我们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某些层面的包容、进步和现代性。

当然,从中国电影史的角度看,《倒仓》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鲜见,比如我们在90年代就有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在80年代就有黄蜀芹导演的《人·鬼·情》 (影片还曾在前几年的FIRST进行过回顾放映) ,《倒仓》与这些影片其实一脉相承,也没有更好,但无论如何这样的影片在当下的市场环境和思想环境里已经相当稀缺了。

下面是“一种立场”获奖影片《上流》。这部电影其实是笔者今年FIRST青年电影展最期待的一部电影,首先就是因为这部电影长达248分钟,这个体量在华语影展上是极其罕见的。其次影片讲述的内容非常当下,与短视频UP主相关,而导演傅宗盛自己就是一个UP主,所以让人非常期待能够怎么样深入这个行业或者产业,尤其是能否以一种电影 (cinema) 而非短视频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种立场《上流》

从结果上看,《上流》是令人喜忧参半的,因为我们很容易发现影片确实揭露了一些短视频行业生态的内幕以及阶层固化的现实,且片中的每一场弹幕乱滚短视频制作都极其精良,想必花了不少心思。然而但凡回到短视频之外的现实世界,每一场都是视听极其粗糙、想法极其粗浅的大对白长镜头,本应与现实保持密切关系的部分,从最终呈现上来说只是那些感官轰炸性质的短视频之间,起到连接作用的几座贫乏的独木小桥。

这样的事实表明,《上流》的创作者有其擅长的领域,但擅长的肯定不是电影,影片无法通过视听手段真正构架外部和内心世界,工具箱里面并没有几件趁手的工具。从这个角度上讲,《上流》仍然是一个适合流媒体网页或手机端分发的分集短视频,而并非适合大银幕观赏的作品,将这样一部四个小时的“巨型视频”放入影院,最终只是一个错位,一场误会。

最佳纪录长片《我要找到你》。这部影片由导演孟潇执导,讲述三个寻子家长开着一辆面包车走遍全国各地,只为找回他们多年前被人贩子拐卖的孩子的整个过程。在影片结尾,有的家长找到了,有的家长还在艰难求索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佳纪录长片《我要找到你》

从这个主题上看,影片的确是一部很难仍然拒绝 (也很难让人背起沉重的道德包袱打低分) 的影片,对几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也有着比较深切的关怀,但如何严肃地呈现苦难、探讨苦难,不在任何程度上消费苦难,仍然是一个比较值得探讨的创作伦理问题。

比如,当摄影机止步于拍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些影像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这些人一直在孤军奋战却很难找到他们想要的答案?影片似乎始终都在追逐主人公的路上,但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主人公之外或者之上的问题。这不仅是我们对“最佳”是否最佳之问,也是我们对纪录片功能和意义的追问。

最后,最佳剧情短片《课外活动》虽然短小,但非常精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佳剧情短片《课外活动》

影片讲述女孩和男孩偷食禁果后发生意外,为收拾残局,女孩不得不面对男孩母亲的故事。非常敏锐地发现了在一个男性责任缺失的情景之下女孩内心既理解又怨恨的微妙体验,同时也发现了母亲这个角色身上母性和女性、加害与受害之间的矛盾,这也为母亲这个角色的每一个动作、眼神和姿态都带来了某种谨慎和迟疑,而这其中也带来了创作者对于两种身份合二为一的反思。

导演魏德安和徐一丹通过固定和缓慢的推拉镜头进一步增强了场景的不安和局促感,把女孩和母亲的角色推向极致。可以说在极少的对白中,双方交换着无法言说的意义和能量,也正是在这样的作品当中,我们看到了华语电影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