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通过AI复原的老照片在资阳人的朋友圈广泛传播,这组珍贵的动态老照片,勾勒出那个时代资阳的生活画卷。

和平路、431厂……每一张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帧都饱含着时代的记忆。

如今,照片中的景象早已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背街小巷实现“脱胎换骨”的蝶变;旧城老街上已是鳞次栉比的高楼林立;鸣笛的蒸汽火车换成了一轨跨双城的S3轨道交通资阳线……栋栋新楼、张张笑脸,写意地呈现着美好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座城的成长与蝶变,是时代的映照。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年来,尤其建市以来,资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致力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擦亮百姓生活的“幸福底色”,提升城市品质品位。

腰包鼓 底气足

“本月收入7600元,家庭支出1300元,孩子生活费1500元……”翻开村民吴敏2024年9月的家庭记账本,一家人的生活收入和支出一览无余。

“以前我是全职农村妇女,我们的收入来源主要靠丈夫外出帮人打工,日子过得比较紧巴,所以家中的每笔收支我都会记账。”吴敏说,2022年丈夫回乡过春节时在一家钢结构厂找到一份开车的工作,工资比在外务工更高。去年,孩子考上大学后,吴敏也在家门口的葡萄园找了一份计时零工,每月家中又可增加2000多元收入,还能留在家里照顾老人。

“现在我们一家每月收入最高可达9000元左右,前些年还买了一辆私家车。”吴敏说,紧巴巴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如今一家人除了衣食住行的条件有所改善,偶尔还能出去旅旅游,享受享受生活。

小账本记录着生活改善的点点滴滴,也折射出全市民生福祉的持续增进。

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建市以来,我市牢牢坚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紧紧围绕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组数据对比得以印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同步。

2023年,资阳GDP达到1019.2亿元,比1998年提高937亿元。而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亦达到2883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2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4元。相较于1998年的4414元的全市居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钱包“鼓起来”的同时,居民消费底气和意愿稳步提升。202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9亿元,其中,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居住等消费占比逐步增加。

数据变化的背后,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

环境优 生活美

平坦的道路、规范的车位、修缮一新的楼面,特别是院内新建的花圃郁郁葱葱、姹紫嫣红……如今,我市诸多老旧小区一扫往日苍颜,展露出光鲜清爽的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这里又脏又乱,夏天蚊虫特别多,下雨天污水横流。”提到小区以前的样子,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的孙奶奶直摇头。和润家园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建造年代久远且后期缺乏维护,逐渐成为路面破损、基础设施缺乏、交通秩序混乱的“脏乱差”小区。路面改造、新增绿化、划出停车位……大刀阔斧的老旧小区改造,让和润家园小区面貌一新。

谈到小区的变化,孙奶奶喜不自胜。除了“硬件”设施的变化,居民们感受到的还有“软件”服务的提升。

2023年2月,资阳发布了《关于推进资阳中心城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的通知》,一则通知标志着资阳在破解无物业小区治理瓶颈、全面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上迈出了坚定步伐。

截至目前,依托引入专业物业管理、建立社区物业服务中心、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国有平台管理以及试点项目的示范带动,资阳中心城区已实现无物业服务的老旧小区管理全覆盖,483个住宅小区全部“有人管”,为市民营造了更加安全、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老百姓赞扬的背后,是我市办实事、解民忧的真实写照。作为改革大戏中的“亮点工程”,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家门口的“小事”,也是城市发展中的“民生大事”,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更提升了生活幸福感。

暖民心 解民忧

“听说这里有招聘会,就过来看看,本来是想着碰碰运气的,没想到还真找到了。”8月24日,在高新区万达广场,通过人社部门举办的“助力攻坚 就创青春”资阳市2024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专场招聘会上,今年刚毕业的求职者杨璐和一家口腔设备企业成功“牵手”。

就业促进不仅是资阳每年民生实事中的固定项,也是全市暖民心行动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八大以来,资阳市坚持以推动创业、促进就业、控制失业为重点,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资阳市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十一条措施》等一系列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建立并实施人社专员机制,向全市重点企业提供“保姆”服务;创新推行“共享员工”模式,调配企业用工盈缺;落实社保补贴、贷款贴息、创业扶持等政策,助力企业轻装前行,增加就业岗位。过去十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3.0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1%以内,确保了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瓜、胡萝卜、四喜丸子、番茄紫菜蛋汤,米饭、馒头任选,这就是水巷子社区食堂9月26日的午饭,有一荤一素的10元套餐和两荤一素的12元套餐,60岁及以上老人凭证件还可以享受每餐3元的优惠。

一口热乎饭,打造老年人幸福“食”光。2024年5月,我市启动实施资阳市助餐服务三年行动,并按照“1+N+N”形式(即1个“中央厨房”,N个“助餐点位”,N种“服务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布局示范性老年助餐服务网络9个、助餐点位40余个,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预计到2024年年底,将建成投用老年助餐服务网络6个、助餐点位20余个,预计助餐服务达10万余人次。

社区食堂仅仅是“15分钟便民圈”的便民服务之一。近年来,我市从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围绕“15分钟便民圈”,打造“15分钟健身圈”“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15分钟购物圈”,从家出发的15分钟范围内,不仅有菜场超市,还有健身、中医医疗、娱乐、阅读等配套设施,这样的便民圈越来越多,市民“近在咫尺”就能享受高品质生活。

用真心 添幸福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近年来,一个又一个的惠民“福袋”,让老百姓既感受到改革发展的速度,又感受着改革发展的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姓希望更有效的医疗保障, 我们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15家市、县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深化拓展与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华西附二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省级龙头医院的“医联体”合作。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模式,以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点,推进患者和医疗资源“双下沉”。今年以来,全市县域住院量占比95.79%,排名全省第1位,基层诊疗量占比65.30%,排名全省第2位。

百姓期盼更优质的教育,我们就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圆满通过国务院验收;在全市普通高中开展“三环五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被教育部收录为“全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并荣获第六届“四川省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54亿余元,新(改)扩建幼儿园24所、义务教育学校35所、普通高中学校8所、普通中职学校1所,新增学位64845个,新建教师周转房520套,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建成投用,驻资高校生源和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实现了全市高等学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新跨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姓渴望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 我市就严守生态环境底线,创新实施《资阳市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办法》《资阳市环境保护行政约谈办法》,建立生态环境损害一票否决制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在全省率先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纵向到底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出台《资阳市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排名靠前。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

站在时间的节点驻足回望,24年来,资阳历届市委、市政府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这其中有大手笔的规划、大动作的落实,更有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随着每一项“民生清单”的兑现,每一条“民生道路”变成通衢,幸福生活变得触手可及、清晰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资阳观察

编辑:李小川

审核:钟雷 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