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前,A股市场迎来了一波久违的急涨行情。上证指数在短短六个交易日内飙升21.91%,收复年内失地,创下一年多来新高。

然而,就在投资者欢呼“牛市回归”之际,量化投资却遭遇了“滑铁卢”。不少中性策略产品在普涨行情中非但没有盈利,反而出现了大幅回撤,更有甚者传出需要紧急追加保证金的消息。这不禁让人疑惑:量化投资真的“熄火”了吗?

一、冰火两重天:急涨行情下的量化“窘境”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800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累计回购金额超过1100亿元,其中不乏宁德时代、药明康德等行业龙头。

与此同时,央行、证监会等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组合拳”政策,从资金面、政策面为市场注入强心剂。受此影响,A股市场情绪迅速回暖,投资者信心显著提振,成交量持续放大,推动指数一路走高。

然而,就在市场一片欢腾之时,量化投资却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局面。以公募基金为例,Choice数据显示,在9月23日至9月30日期间,上证指数累计上涨21.91%,但同期仅有不到两成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跑赢了这一涨幅。如果以沪深300指数25.52%的涨幅作为基准,跑赢比例则进一步降至不足一成。

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量化策略的“双刃剑”

事实上,量化投资并非“包赚不赔”的“灵丹妙药”,其收益与风险始终并存。量化策略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市场环境和投资策略本身。

以在此次急涨行情中表现不佳的中性策略为例,其核心逻辑是在构建股票多头组合的同时,通过卖空股指期货来对冲市场系统性风险,从而追求绝对收益。

在市场震荡或下跌行情中,中性策略往往能够凭借其对冲机制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然而,在单边上涨的市场环境下,股指期货空头头寸反而会成为拖累收益的“负资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量化策略的另一大“命门”在于其对流动性的高度依赖。在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量化策略可以凭借其高效的交易执行力快速捕捉市场机会。然而,一旦市场流动性出现枯竭,量化策略的交易成本将会大幅上升,甚至可能面临无法及时建仓或平仓的风险。

三、路在何方:量化投资的未来展望

此次A股急涨行情给量化投资敲响了警钟,也促使量化私募开始反思自身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机制。

未来,量化投资要想在A股市场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 优化投资策略,提高模型的适应性。
    量化私募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灵活调整投资策略,开发能够适应不同市场风格的量化模型,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变化。

  • 加强风险控制,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
    量化私募需要加强对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的监控,建立科学合理的仓位管理机制和止盈止损机制,以有效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

  • 拥抱科技创新,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量化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量化私募需要积极拥抱科技创新,探索将新技术应用于量化投资领域,以提升投资效率和收益水平。

总而言之,量化投资在A股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其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量化私募需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改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