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授权,请勿搬运,需要开白请联系后台】
文 | 读书君
网红打卡点千千万,云南旅游景点万万多,谁曾想到,一个几乎不怎么被外界所熟知的山间之地,突然爆红了。
“哀牢山”火了,“哀牢山”的先人们,估计怎么都没有想到,“哀牢山”会以这样的方式“出圈”,成为国庆期间大众的旅游打卡点。
一、“哀牢山”之谜:哀牢非哀
在云南中部,有一座神秘的山脉,名为哀牢山。
哀牢山,这个名字听起来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哀伤与牢笼,让人心生敬畏和恐惧。但实际上,“哀牢”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真的是苦大愁悲,像囚牢一样让人哀愁,它的名字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古老而神秘的历史。
关于哀牢山的冷知识,首先第一个是关于名字叫法。
读书君翻阅了资料,可以明确的是,“哀牢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山名,而是和它的文化历史一脉相承的。
在人类的历史文明中,有些东西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继承的,比如血脉、基因,姓氏等。
哀牢山也是这样的存在。你以为这是一座简单的以“哀牢”命名的山,然而实际上它的前身是一个庞大的国,民族,部落,集体……
关于哀牢山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目前,说法比较多的有以下这几种:
说法一,哀牢山得名于古哀牢国。
根据记载,哀牢国在战国秦汉时是个多民族的大方国,包括鸠僚、傈越、裸濮及印度侨民“身毒之民”。
其历史传说记载于《后汉书》引用的《哀牢传》中,即九隆神话。
关于哀牢的世系,《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李贤注引“哀传”说:“九隆代代相传,名号不可得而数,至于禁高,乃可记知。禁高死,子吸代;吸死,子建非代:建非死,子哀牢代;哀牢死,子桑藕代;桑藕死……”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哀牢王贤栗首次归附汉朝,据《后汉书》记载,其本部有2770户,7657人。至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再次归附时,人口增至51890户,553711人,增长数十倍,由77位邑王(部落首领)管理各民族。
从中可以看出,第二次归顺时,哀牢王带领55万多人,表明公元1世纪时哀牢国已相当强盛。
说法二,“哀牢”原意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名称的音译。
《后汉书.西南夷哀牢传》注引所载:
“哀牢”作为王族世系的名称,在蜀汉至晋时期的《啜永昌记》中有所记载,描述哀牢王出行狩猎时骑马装扮的奢华:“哀牢王出入射猎,骑乘之马配备金银装饰的鞍勒,并镶嵌翠毛以为点缀。”
唐人撰写的《南方记》也提到“永昌等地,古时称作哀牢王的地界”,这表明“哀牢”最初可能是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名称的音译,后来逐渐演变为国名、县名、地名、族名及山名。
在《读史方舆纪要》关于保山县的记载中,提到哀牢山位于“府东二十里,本名安乐,夷语讹为哀牢”。
也就是说它的本名应是安乐,但因夷语(即少数民族语言)的讹传,而被称为哀牢”。
说法三,“哀牢”一词来源于古代居住在这里的一个少数民族——哀牢族。这个民族以善酒著称。"哀"与"牢"皆为酒之称谓,用于高寒地带驱寒气。前者在哈尼族与彝族等民族中流传,后者则为越人、傣族及汉族等所用,二者合并“哀牢”,喻指善饮之人,既可赞其酒量大,亦能戏谑为常醉之徒。
历史上,哀牢人作为一个独特族群,至明代前两次归顺汉朝,共计五万四千六百六十户,人口达五十六万一千三百七十。因协助朝廷平定山匪,功绩卓著,故受历代朝廷封赏,并在哀牢山区域实行土司管理。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哀牢”逐渐演变成了山名,最终成为了这座神秘山脉的代名词。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哀牢”是一个人名。据说,哀牢山的后裔,就是现在的傣族,傣族也有把哀作为老大的意思,傣族男性的老大一般就叫作哀某某。
无论哪种说法,可以说哀牢山的名字都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紧密相连,让人在听到这个名字时,不禁对这座山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古哀牢国的传说
古哀牢国,云南史上的一颗璀璨遗珠,与古滇国并肩齐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据史料记载,大约2400年前,一个由二十多个族群构成的强大联盟——“哀牢夷”,在古“西南夷”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他们不仅建立了延续数百年的古哀牢国,还创造了极具影响力的哀牢文化,流传至今。
关于古哀牢国的诞生,流传着一个迷人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哀牢山脚下,住着一位妇人。某日,她在江边捕鱼时,无意间触碰到江中的一个沉木。不久后,她竟怀孕并诞下了十子。其中,小儿子因背对巨龙而被龙舔舐,得名背坐,后因方言谐音变为九隆。
这十兄弟后来成家立业,繁衍出了昆明部落,也就是古哀牢国的先民。由于 九隆被父亲舔过,身世特殊,他被推选为部落首领, 又因是龙的儿子,古哀牢国也因此被誉为“龙之国”。
古哀牢国兴起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00多年,直至汉代才逐渐消亡。实际上,古哀牢国并非单一的昆明族国家,而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度。它的农业发展水平在当时也相对较高,与《史记》中的描述大相径庭。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服了古哀牢国,将其纳入汉朝版图。
到了光武帝时期,古哀牢国王贤栗试图反抗汉朝,但屡战屡败,且伴随着种种天象异变。更离奇的是,战死的六候王的墓穴竟被老虎掘开。在古人对神明的敬畏之下,国王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惩罚,于是选择归顺汉朝。
到了公元69年,古哀牢国的人口已增至189万,规模在当时东汉各郡中位居第二。同年,东汉在此设立了永昌郡,并赐予国王柳貌“哀牢王印”以表彰其功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公元76年,古哀牢国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
三、哀牢山的未解之谜
关于哀牢山,流传着不少的传说和未解之谜。
比如哀牢山中的“野人”传说。上世纪,有人在哀牢山深处偶遇一群疑似数千年前便隐居此地的“野人”。后经当地部门引导,他们走出深山,成为“苦聪人”,归入“拉祜族”。此事激发了人们对哀牢山深处的好奇,遐想是否仍有未现身的“野人”。
又比如地质调查员的失踪之谜。2021年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中心的4名队员在哀牢山进行森林资源调查时失踪。8天后,人们经过多日的搜查,遗憾地发现他们已遇难。此事引发广泛关注,死因猜测多样,包括失温和中毒,但确切原因至今仍待解。
又比如哀牢山村民离奇死亡的事件等,都赋予了这座山神秘的色彩。
此外,哀牢山自然条件恶劣,地理环境复杂,磁场异常,以及丰富而不可预知的生物资源,带来了不少的潜在威胁。这些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哀牢山既让人感到神秘,又恐惧和敬畏。
参考资料:
1.云南省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云南地名探源,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08
2.帕男作,生态云南记,云南大学出版社,2020.12
3.耿德铭.哀牢文化论[M].2016
4.李宇舟.云南汉晋时期政区设置与城镇发展研究[M].2023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