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邑,现今山东荷泽曹县西南向的王老林村一带。
贯邑,属卫国的地盘,曾经是贯国的封地。贯国最早的封地在河南郑州新郑一带,郑国整顿中原诸侯时,贯国便往东迁徙了,可能就做了卫国的附庸国。再然后就做了卫国的封臣可能,贯国便沦落成了贯邑。
贯国,曾经是古老的方国,有一项黑科技,贯国制作的鼎,向来是天子祭祀时现场摆设的四大重器之一,称作贯鼎。贯鼎在民间是不流通的,采购的唯一对象就是王室,所以一言九鼎的分量是有来头的。
公元前658年秋,齐桓公、宋桓公、江国行人(外长)、黄国行人(外长)在卫国贯邑定立了四国多边的贯之盟。四国多边贯之盟的定立,标志着嬴姓的江国、黄国加入了齐桓公领导下的中原联盟体系,加入中原联盟也就标志着江国、黄国选择站队在齐国一边了。
这是齐桓公的邦交团队成员奔波了小一年取得的齐国邦交成果。之所以选择在贯邑举行,应该就是有遵守盟约一言九鼎的内涵。
江国,位于河南驻马店正阳一带;黄国,位于河南信阳潢川一带。潢川的黄国距离曹县的贯邑,常规车马行程得有个十五天的车程旅程。齐桓公和江国、黄国的行人(外长)举行会盟,中间仪式流程环节至少也得有个小十天,然后,江国、黄国的行人返程回归各自的方国;然后,江国、黄国的国君也看过了盟约条款的最后陈述,确认无误;然后才正式发布官宣,向天下诸侯告示齐、宋、江、黄定立四国盟会的消息。这一套标准动作完成下来,估计至少需要个两个月的时间的。
所以等楚国方面得到正式的消息后,已经是两个月后的事情了。
楚成王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召集楚国内阁班子成员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议应对的策略。楚国方面认定齐桓公在挖楚国的墙脚,触角都伸到了楚国的地盘上了,因为息县是楚公室直辖的领地,齐桓公邀请息县上下游的江国、黄国订立联盟,摆明了就是向楚国进行挑衅嘛,这个结论,不单楚成王是这么认定,令尹子文、司马子玉、申县县尹斗班等一众重臣也都这么认定的。那么应对的策略很简单,就是要出兵教训一下中原联盟,你齐桓公做得了初一我楚成王也就做得了十五。
至于出兵讨伐中原联盟的谁、中原联盟的哪个成员,柿子挑软的捏呗,自然还是打郑国了。只是这一趟要打郑国的哪个城池得有个讲究了,关键是要触动到中原联盟的盟主齐桓公。老谋深算的楚令尹斗子文,将手指指向战略地图上一处叫做聃邑的城池。
聃邑,现今河南开封城区一带。
聃邑,属郑国的地盘,曾经是聃国的封地。聃国,是周武王同胞兄弟老四季载的封国,郑武公奉天子讨不臣进入中原时,吞并了聃国的地盘,将聃国之地建造成郑国囤积军粮军资的仓储重地。郑庄公时因为开启封存的军粮物资,一度将聃邑命名作启封(西汉时为避讳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更名为开封,开封自此得名)。聃邑,也作为郑国国君直辖的领地,委托郑国公室的宗室公子代理管辖,代理管辖聃邑的公子被尊称为聃伯。
聃邑也是郑国疆域的西北极,是郑国境内距离贯邑最近的城邑,聃邑也是郑国境内最为重要的城邑,其地位不亚于京邑、栎邑、虎牢。攻打聃邑,可以打痛郑国,同时也能对齐桓公起到敲山震虎的警示效果。
公元前658年冬,经过紧凑的筹备,楚成王下令由楚国大夫斗章率领楚国精锐部队北上讨伐郑国,兵锋指向郑国西北境的聃邑,抵达聃邑这一路的行军大约需要七、八天的时间。
斗章率领楚国大军,从南阳誓师启程,出楚国北境方城,经柏国(河南平顶山舞钢县一带),穿过漯河三不管地带,进入陈国国境,悄悄进驻陈邑桐兵(河南周口扶沟县一带)。当时陈国是楚国的联姻之国,而且前一年陈国还为楚国当了一回背锅侠,被齐桓公的中原联军给围攻了一回,陈国也需要出一口恶气。
所以大概率的斗章是在陈国的掩护之下,出奇兵突袭了聃邑,聃邑的聃伯一个措手不及的,被斗章的奇兵突袭成功给生擒活捉了。等郑国国都新郑那边得到战报,楚军已经突袭得逞,俘虏聃伯凯旋了。郑文公就是向齐桓公汇报,也是来不及了,没奈何郑文公又吃了一个暗亏,但是还得向中原盟主齐桓公报备的。
由于第一趟跟江国、黄国的会盟性质是联盟,还没有进一步落地到军事同盟性质,凡事都得有个过程的不是。于是来年开春,齐桓公又跟江国、黄国展开了新一轮的邦交攻势,这一轮的邦交就具体落地一步了,进入加入中原联盟联军的操作环节,又是一顿来来回回的。
公元前657年秋,齐桓公、宋桓公、江国和黄国的行人(外长)举行第二轮会晤,这一轮峰会的主题就是讨伐联合讨伐楚国的军事议题了。出于对江国、黄国行人(外长)安全级别的考量,峰会的地址选择了比贯邑更远一些的地方,这一轮选择在齐国的辖地阳谷。
阳谷,齐国西部边境城邑,山东聊城阳谷县一带,在黄河北岸,楚国完全干扰不到的,即使楚国方面提前探听得到了情报,就算楚国方面马上出兵,隔着黄河,根本感受不到兵刃的烽火气息,峰会可以举行得顺顺利利的。
阳谷,距离贯邑,得多出五、六天的车程行程,还好江国、黄国的外长及工作人员是第二趟出使北方的了,路程安排熟练多了,途中不会耽误耽搁的。还是这一套标准动作完成下来,到联合发布官宣消息的时候,还是至少要个两个月的时间的。这一轮峰会官宣发布,明明白白的告示天下,江国、黄国加入中原联盟联军队伍了,而且马上要向楚国开战了。
所以等楚国方面得到正式的消息后,又已经是两个月后的事情了。
楚成王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召集楚国内阁班子成员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议应对的策略。这一轮再打开封的聃邑是不太可能了,一者聃邑肯定加强了防备警戒,偷袭战打不了了;二者悄悄进驻陈国的可能性也小了,因为中原联盟方面必定而下了多重的斥候在等待楚国军队的冒头,到时候中原联军迅速出击陈国,截断楚军的撤军退路,将楚国包了饺子都是有可能的。鉴于这一趟四国阳谷峰会的指向性,已经是明目张胆向楚国下战书了都,就差还没收到战书而已。这种情形绝对不能容忍的,打它个中原联盟,怎么打呢,还是只能打郑国,这一次要将郑国打疼了。要将郑国打疼,只能打郑国的都城新郑了。
公元前657年冬,楚国大军出兵讨伐郑国,这一次不拐弯了,出了方城,直接北上,穿过许国的国境,兵锋直指郑国国都新郑,楚国大军五天左右的车马行军行程,旋即兵临新郑城下。新郑,郑国国都,河南郑州新郑一带。
算起来,楚国打郑国,这回是第五趟了。
公元前678年秋,楚文王完成楚国内部的各方势力整合后,册封了陈妫的长子熊艰为楚国世子,然后出兵讨伐郑国的栎邑,属于试探性的出兵,看看中原的军事力量如何;
公元前666年秋,楚文王的弟弟、新任楚国令尹子元熊子善倾楚国全军出动六百部兵车的浩大规模征伐郑国,直扑郑国国都新郑,子元出兵郑国,象征性意义大于实质作用,在得到齐桓公组织了齐、鲁、宋三国联军救援郑国的军报后,旋即撤军,要知道郑文公都差一点要避难陈国的桐丘了;
公元前659年秋,楚成王亲政后的第一次对外用兵,试探性的动机非常大,征伐的是郑国南部边境的汜邑(河南许昌襄城一带),探察中原联盟的应急反应。不到一个月,齐桓公就迅速召集了鲁僖公、宋襄公、郑文公、曹昭公、邾文公组织起六国诸侯联军,屯兵陈国国都宛丘的外围屏障柽邑,柽邑,河南周口淮阳县境内。齐桓公放话给楚军你敢攻打汜邑我们就敢攻下柽城,主打的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围陈救郑(是不是有点熟悉这打法,对的,就是后世才总结出来的围魏救赵的打法),楚军和齐军没有交到手,双方各自罢兵了事。第一回合,楚成王和齐桓公算是打了一个平手;
然后,就是这两轮楚成王应对齐桓公折腾江国、黄国加入共同对付楚国的中原联盟,尤其阳谷峰会简直就是最直接的封杀了,楚成王和他的团队决定对郑国下重手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