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陈锡联奉毛主席之命,接替生病的叶剑英元帅,负责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在57位开国上将、甚至10位开国大将里面,有且只有陈锡联一个人拥有过这样的经历,这客观上也是一项殊荣。其实熟悉军史的朋友会发现,在这一时期地位最高的开国上将有两个人,除了陈锡联之外,还有许世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的整体军队资历,甚至要超过陈锡联。在红四方面军时,他的职务高于陈锡联,陈锡联也非常敬重许世友。说这两人地位突出,是因为军政生涯后期,陈、许是仅有的两位连任3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开国上将,党内地位出类拔萃。党指挥枪是原则,你说这两人的地位,是不是比其他将军要高一些呢?可为什么毛主席在关键时刻果断选择了陈锡联,而不是许世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陈锡联,其实毛主席跟许世友的交往更深、感情更久。然而主持军委工作,无疑是极为关键的任务。许世友的军事才干,倒不比陈锡联弱,几年之后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许世友就是我军的主要指挥员,陈锡联可没有统兵出征。但事实上,伟人的思路非常清晰,要知道在1976年初,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但考虑问题却仍然非常谨慎。伟人在拍板选择陈锡联时,曾讲出过一句话,语气上看似有些不经意,但却很重要。

毛主席说:陈锡联当过兵种司令、也当过大军区司令,在国务院还有个职务,就让他来管一下。“在国务院还有个职务”,一方面是说陈锡联的政府职务比较高、担任国务院副总理,能够协调各方关系,有利于开展军委的工作;另一方面则更加关键,说明陈锡联的管理能力更全面,个人素质上比许世友要综合一些。几十年来,许世友主要是在军队任职,当大军区司令员镇守一方,这是毛主席放心的,但他没有陈锡联的协调能力强,陈比许更适合当“京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司令性子烈、有时会不计后果,而陈锡联心思细腻,处理复杂问题时更妥善、周全。毛主席的识人用人能力,始终是独一档的存在,这种能力贯穿一生,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主席选人也是非常讲究、非常准确的。事实证明陈锡联不负所托,他接下了毛主席交予的重担,在关键时刻有非常稳健的表现。国家形势稳定后,他又主动把军权交还给了老帅叶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