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旋风”与《李慧娘》
作者彭林刚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戏曲戏曲舞台刮起一阵“胡旋风”。梅兰芳嫡传弟子胡芝风因在京剧《李慧娘》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勇敢、善良,富有人情、人性、人心,更富有正义感的灵魂李慧娘的形象,轰动国内外及港台地区,胡芝风也被誉为“胡旋风”。在中国当代戏曲艺术发展史上,胡芝风这个名字熠熠生辉。
胡芝风的人生与李慧娘一样带有传奇色彩。
胡芝风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研究员、国家一级演员,浙江绍兴人,1938年12月出生于上海,幼时曾学过钢琴和芭蕾,继而学习中国的传统京剧、昆曲。先后随魏莲芳、杨畹农、包幼蝶、吴继兰、薛兰芬、刘君麟、杨小培等老师学习京剧,又向方传芸、朱传茗老师学习昆曲,还向王福卿老师学过梆子戏片段。
1956年,胡芝风考上清华大学,成了工程物理系的学生,但心里的戏曲情结始终难以割舍,读了近两年大学课程,经清华大学教务处领导批准后,毅然下海成为专业京剧演员。因父亲与京剧大师周信芳交好,在“周伯伯”的热情介绍下,拜在了梅兰芳大师门下深造。
从科学园地走向红氍毹,胡芝风从此一头扎进戏台,并将终身献给了戏曲艺术事业。多才多艺的胡芝风,经过众多名家大师的传授,能戏很多,在26年的演艺生涯中,总共演出约6000余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胡芝风在塑造的人物方面,既尊重传统,又有扎实的基本功,在发挥了自身艺术个性的同时,更多的是来自良好的文艺修养。因此胡芝风所演出的每一出戏注重琢磨戏的主题,有独特艺术见解,特别是表演讲究戏曲美的韵律,具备高度的审美意识和欣赏水平。
胡芝风20岁出头,先在广州京剧团任主要演员,1960年因机缘巧合来到苏州市京剧团,从此扎根苏州,之后兼任该剧团团长。进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初,胡芝风主持改编、导演并主演的《百花公主》《白蛇传》等剧目在全国的影响深远广泛,特别是根据传统剧目《红梅阁》新改编的《李慧娘》,连演600多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所到之处均刮起不小的“旋风”,访问香港演出时,轰动香江,各大港媒相继报道演出盛况,称胡芝风为“胡旋风”,以后又出访意大利等国家时,被誉为“世界最美的艺术”。1980年《李慧娘》进京演出,得到文化部嘉奖。1981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同名戏曲电影片,同年获“优秀影片奖(优秀戏曲片奖)”。
《李慧娘》的故事源于古典小说《绿衣人》,不少剧种有演出。孟超创作改编的昆剧《李慧娘》蜚声剧坛,此外梆子戏有《阴阳扇》,川剧有《红梅阁》,粤剧有《再世红梅记》,秦腔有《游西湖》等,而京剧《红梅阁》则是前辈表演艺术家筱翠花、赵燕侠等所擅演代表剧目。1961年,胡芝风在上海观摩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茹演出的《红梅阁》后,被深深打动,向李玉茹学习并开始演出此剧,并成为为常演代表剧目。1979年传统剧目重见天日,胡芝风亲自主持并参与《红梅阁》的改编,并更名为《李慧娘》。
一部戏曲作品主题的确立以及对情节取舍,需要取决于创作者的审美意向。胡芝风的《李慧娘》改编版,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剧种,有许多独特理解之处。
首先是对该剧主题的重新确立,这一点非常重要。李慧娘是良家女子,被掳抢而沦为贾府歌妓。李慧娘见太学生裴舜卿痛斥奸相贾似道,敬仰爱慕之情油然而升,不禁脱口赞曰:“美哉,少年!”悲惨地成为贾似道的剑下亡魂。其次,《李慧娘》虽是一个鬼魂复仇故事,但舞台表现没有刻意呈现阴森恐怖,更也没有单纯地寻求感官刺激。在舞美和服饰设计上,继承传统的写意精神,简约而有意蕴,同时有创新的处理。为表现李慧娘得到宝扇时的激动,运用舞台道具的辅助,白衣白裙瞬息变成绿色,阴阳宝扇变色,结尾李慧娘升腾而去等……由于这些舞台处理紧扣剧情,并形象地烘托人物心绪,所以得到极好的舞台效果。最后,胡芝风的表演风格落落大方,气质非常,塑造了一个玉洁冰清的鬼魂形象。李慧娘这个角色属“花衫”行当,时而是泛舟歌女,长袖飘逸,强颜欢笑;时而是幽魂飘冉,怨气冲天;时而是小家碧玉,情愫缱绻;在与杀手的搏斗中,李慧娘是一腔怒火,浩气凛然……特别受到观众和专家称道的是,李慧娘鬼魂在地府遇到明镜判官,以及救裴生逃离追杀的那几场戏,胡芝风吸收芭蕾舞舒展的姿态,与传统京剧身段作了有益的渗透融合,使李慧娘的肢体语汇,强烈地抒发了人物“怨气冲天三千丈”的奔放激情。胡芝风通过婉转幽怨的唱腔,优美的身段,武功的技巧,细腻的神情,传达了人物爱恨情仇的起伏情绪。
此外,胡芝风还对剧本结构、唱词作了许多合适的改动。为了准确表达出贾似道与裴舜卿是政见相敌的对头,且性格残暴多疑,因此将贾似道杀害李慧娘时的原唱词“不守妇道乱家法”修改为“竟敢把狂生来夸”,贾似道的性格由此一目了然。其次李慧娘死后,其富有正义感的鬼魂得知裴生被贾似道囚禁并欲加害时,哀求明镜判官放其重返人间搭救,明镜判官被感动,赠其阴阳宝扇返回人间,胡芝风在这里增加大量的舞蹈情节,使观众们看到一个“比人还要善良多情的鬼”的李慧娘形象。《放裴》一场是《李慧娘》高潮部分,原剧本李慧娘前往红梅阁目的,只是儿女私情,改编后李慧娘敬仰“美哉,少年”的裴生家国情怀及拯救黎民志向,爱慕其怒斥奸相贾似道时君子的坦荡胸襟,这样的改动使李慧娘形象立意更高洁。此外,裴生得知李慧娘一句“美哉,少年”成为孤魂野鬼,心痛不已,这里用“痛慧娘剑下亡我如雷轰顶”替代了原词“听一言吓得我魂飞魄散”。裴生同情李慧娘的遭遇,并对异类由怜爱而产生强烈的爱情,甚至愿随阴曹地府永结同心,李慧娘感念裴生肝胆相照,奈何阴阳相隔,忍痛苦劝裴生要以解救国救民为已任,最后裴生在李慧娘的鬼魂护下逃出贾府。李慧娘又大闹“半闲堂”,冤仇终于得到沉雪,一缕芳魂飘然而去。
胡芝风的《李慧娘》改编本立意显著独到、别致,特别是李慧娘与裴舜卿单纯的爱情与复仇故事有了质的全面提高。纵观胡芝风的《李慧娘》全剧的文本、导演、表演等整体舞台处理,既坚持传统,又有适度的革新,令观众耳目一新,可谓在上世纪80年代,走在戏曲革新前列,并获得成功的剧目。可惜,后来胡芝风在上海演出《百花公主》时,腰部受伤,不得不上止舞台演出。
198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理论研究班”招生,曾经的理工科学生、戏曲名家胡芝风,考入了该院“戏曲理论研究班”,从此在戏曲理论研究领域驰骋纵横。1987年在“戏曲理论研究班”毕业,留调该院。1989年正式调在中国艺术研究院,1993年成为该院研究员,之后担任硕士生导师。
息歌罢舞后的胡芝风,人生舞台领域更加广阔,1993年,为振兴戏曲,探索研究中国戏曲表演体系,胡芝风在阿甲先生倡导下,发起成立了“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阿甲先生任会长,胡芝风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后任会长)。于1995年至2004年创办了《中国演员报》,任社长。2008年创办了《中国演员》杂志,任理事长,现任名誉主编。
胡芝风应邀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讲座,以及应邀到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奥尔胡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讲座。
她应邀到大江南北、香港,以及新加坡各个剧种担任导演,她先后为京剧、越剧、河北梆子、评剧、粤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上党梆子、雁剧、蒲剧、甬剧、闽剧、花鼓戏等剧种导戏,共导演新编剧和推陈出新的大小剧目60来出,有十多位演员因主演她导演的剧目而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胡芝风于2000年至2016年,每年应邀为香港演艺学院教戏、排戏、讲座,因工作成绩不凡,于2012年被香港演艺学院授予荣誉院士之衔。
作为理论研究工作者,胡芝风在戏曲理论研究领域笔耕不辍,成果丰硕,她撰写出版的专著有:《艺海风帆》《胡芝风谈艺》《戏曲演员创造角色论》《戏曲艺术二度创作论》《戏曲舞台艺术创作规律》《戏剧散论》《胡芝风戏曲导演手记》。此外,发表文章约260篇,她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2022年6月4日写于南京,2024年5月22日第三次修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