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腊八祈福》已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刊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评雪石《腊八祈福》

作者:郭云(我国当代著名诗人,著名评论家,《诗词世界》杂志主编)

《腊八祈福,龙年顺意》是诗人于腊八清晨的一首随笔的小诗。或如一幅速写素描的水墨小画,全文辞藻洗练无华,简洁茂朴,浑厚自然,内容上邻里和睦,村寨安定,如同新时代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可见诗人有浓厚的民风民俗的情趣与娴熟的文化底蕴。

该作品介于新诗与散文之间,在有格与无格之间的统一,抒情与叙事之间交替,可谓一首创新的艺术范文。别有个中滋味。

该作品是作者对传统文化怀着一腔热血与激动的眼泪的结晶。是对民风民俗怀着及其浓烈的情趣,与四九冰天雪地相互交融碰撞的火花。应该说诗人是传统文化传播的种子,是黎明前的一束火把,为光明而呼唤而燃烧直到霞光升起,雪石正是这样一位有崇高思想的诗人。

作品写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对传统节日腊八的民间活动描绘的绘声绘色,跃然眼前。

作者按照时空顺序分四个段落,用递进方式展开的。该作品铺陈有致,层次清晰,描绘细腻,灵活,别有神韵。作品从写实状景着笔虚实相生,叙事与抒情相融相切,铺陈始终把握在舒缓起伏间交替,如首段为该诗一抹底色,为该作品埋下伏笔与铺垫。整个段落都是围绕一顿腊八粥而预备的。显得亲切温和流畅自然。

二,三段落进入该诗的高潮。尤“红褐色的豆子在锅里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村里的窗户都贴上了窗花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等句,使的该诗融和骀宕的气氛立刻跃然纸上。不仅反映了社会的现状,更蕴涵着一种未来的象征。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是祖国繁荣昌盛与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思想境界的标志。当然更是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人生价值和审美观的凸显。是人民群众共同追求美好未来的向往。

第四段作者笔锋一转,使的该作品来了一个软着陆。作为诗的尾声显得别有意味。

诗中从头到尾始终贯穿了围炉亲和交谈这样一个场景,由于有了这样一个场景对腊八的衬托,就大大拓宽了读者的更多想象,或者说读者可以借助这样一个场景去作更多诗,去对该诗得出更多答案,这是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物人统一,国计民生,民族团结等一系列高层次的融含。诗本身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传统节日品位。所以尾声意味深长令人隽永。

总之该诗通篇场景霍亮,声貌纯朴,确有动人的言外之意。有出人意料的艺术手笔。可见作者有触手生春,化桑为丝高人一筹的艺术手笔。我相信该诗的发表,在社会上会引发积极的影响,无疑对社会是一种积极的正能量。同时对于读者的创作,自觉不自觉的也是一篇很好的范文教材。

作者郭云腊月初九于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腊八祈福,龙年顺意

作者:孙月龙

腊八的清晨,雾气缭绕

村里的炊烟袅袅起升

家家户户都有忙碌的身影

老人们围坐在炉火旁

谈笑风生中讲述往昔

年轻人忙着挑拣各种谷粒

按照传承习俗,点燃炉火

红褐色的豆子在锅里翻滚

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红枣、桂圆、枸杞和大米

熬煮着全村人的吉祥如意

村里的孩子们跑来跑去

捧着自家美味的腊八粥

互相品尝着团聚的香气

村里的窗户都贴上了窗花

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它们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祝福着家人的平安与幸福

在腊月初八的这一天

中国呈现出一派热闹祥和

无论是祭祀祖先,还是家人围坐

都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情意

腊月初八的夜晚

家家户户灯火通明

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

分享着腊八粥的余温

愿这浓浓的乡情和亲情

永远陪我们走过每个寒冬腊月

2024年1月18日诗心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月龙,笔名雪石,中共党员。北京市优秀文化志愿者,首都图书馆专家志愿者,北京市百名优秀阅读推广人。中国萧军研究会第四届常务副秘书长兼朗诵艺术部部长;中国煤矿文工团艺校表演系客座教授;文旅部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第八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互联网中心主办“红色百年”演讲活动名誉顾问;中国文联出版社《呦呦鹿鸣》图书主编;曾任央视频主持人;北京电视台《芳华归来》名誉顾问;2024中国教育电视台春节特别节目艺术指导;多次担任政府主办朗诵大赛评委;先后从教于国家统计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公安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盲文图书馆、前门街道、斋堂镇等单位朗诵教学;雪石先生已荣获“人民网文化领域年度创作者““中国诗歌年度诗人”“朗诵艺术家”“优秀指导老师”“2023最美志愿者”等称号。朗诵作品、诗歌作品被人民日报、央视、学习强国、北京日报、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刊发播出。

诗歌《腊八祈福》已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刊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歌《腊八祈福》已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