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在家,发现现在的综艺,我已经看不懂了。

当然,不是老少咸宜的喜剧综艺,也不是共享愉快生活的慢综艺和种田综艺,而是最挑战人智商和配合合作的“脑综”。

这类综艺的特点是,通过密室、剧本杀、狼人杀、多人团队策略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参与者开动大脑,进行推理、解题,从而取得胜利。

同时,观众也会因为参与解题的过程,仿佛感觉到自己的大脑也得到了奖赏,可以说是一种更复杂的娱乐,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远如韩综《大逃脱》、美综《幸存者》,近如湖南卫视的《明星大真探》、《密室大逃脱》等,尽管细分方向不同,都是人气很高的节目。

但来到今年,当一些脑综的游戏的规则,已经长达8页A4纸、明显挑战普通观众的注意力集中能力的时候,这就显然来到了一个新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是来看电视的,还是来考试的?

怎么会这么难啊?

吸引到我们注意力首先是刚刚收官、节前因为“孤立李雪琴”争议还上过热搜的,爱奇艺的生存闯关类节目,《十天之后回到现实》。

从设定上看,《十天之后回到现实》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节目:首先是大制作,节目组在青岛封闭了已经停用的流亭机场、蓝港开发区和邮轮母港这三个区域,搭建起了超过2000万平的封闭游戏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嘉宾构成丰富多样,人数高达39个人。其中既有吴奇隆、王鹤棣、张大大、李雪琴、庞博等明星艺人,也有职业运动员、退役特种兵、心理学家、投资人、电竞选手等各行各业的角色。

其中,“脑力担当”有《最强大脑》的亚军/《超机智青年大会》总冠军石明鑫、麻省理工的博士、同济大学的数学博士等等。可以说,从体能比拼,到推理再到真·做题,都有擅长的人,可以进行非常多样的搭配。

如果要进行类似的比喻的话,《十天之后回到现实》其实就是大逃杀游戏。

近年网飞大火的电视剧《弥留之国的爱丽丝》和《鱿鱼游戏》都是类似的游戏。

这些剧情的设定就是随机把不同的人从现实生活中抽离,系统也同样会对闯关者进行体力、脑力和策略上的考验,还会让他们之间互相对战,失败的人、试图逃离的人都会马上死亡。

当然,在电视剧里,角色对于死亡深切的恐惧让观众能够全情投入;而在综艺,最坏的结果也就是被淘汰,反而卸去了一些紧张追看的心理负担。

不过,观众对于《十天之后回到现实》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节目组真的在非常认真地出难题,而不是《跑男》时代那种,稍有不慎就会暴露嘉宾是“九漏鱼”的简单二元一次方程数学题。

比如,在第一个阶段,其中一个组面对的脑力关卡叫《电话亭的秘密》。13个人分别进入13个顶部带有不同颜色灯的电话亭。进入电话亭后,人可以看到其他人的颜色,但是看不到自己的。

颜色以某种模式出现,每人要接听电话验证自己顶部灯的颜色,每轮验证3分钟时间,全员答对即为通关。此时,如果有人抢答、答不对,都会在客观上拖了整个队伍的后腿。

说真的,到今天我都没看懂这个题是怎么解的,有两位嘉宾甚至在赛后出了相应的解说视频来服务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赛选手曹奂东、石明鑫的解说视频

还有体力关卡,也不能靠蛮力来通过。比如吴奇隆队遇到的第一个关卡,就是要在限定时间内、从一堆型号不同的飞机轮胎里从大到小依次堆起多个“轮胎塔”。

这个关卡最好的解法就是先找到全部轮胎的型号,堆起一个参照塔,然后大家流水线分工找轮胎、分类轮胎,和堆轮胎。这既大量消耗体力,也考察了反应能力和组织能力。

到后面,题目已经难到让观众感觉节目组不得不“放水”的程度。

其中有一个关卡,叫“黑色大楼”,大楼从7层开始到14层,每层分别有8、7、6、……、1个房间亮灯,共36盏灯。闯关者和关主轮流关灯,每次只能关一层的灯,最少1盏,最多全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戏获胜条件是:关掉14楼的最后1盏灯获胜(通往14楼的楼梯在其余楼层灯关闭完成之前不开放)。

本质上这是一个尼姆博弈游戏,2名玩家轮流从数堆物品中拿取一定数量的物品,每次拿取时先选择某一堆,再从中拿取任意数量个物品,至少拿1个,至多将这一堆物品全部拿走,不能不拿。拿到最后一个物品的玩家获胜。物品数量越多,题目越难。

几个选手在解题中发挥得并不好,节目组引入了“炸弹”机制,最后出题的“关主”是让炸弹炸死的。

但是,作为观众,我并不拥有博弈论的学术基础。如果连节目组专门找来的“做题家”都做不出来这个题,我就更看不明白了。

实际上,节目组的难题可能不止难到我一个观众了。到节目后期,真正引起了“圈外”关注的内容,或者说上了热搜的内容,依然是组内的人情往来,怎么面对冲突,进入看起来相对典型的、脸谱化的剧情环节。

《十天之后回到现实》一直在宣传的、试图在构建的,都是用创新来打破原有综艺模式,但可惜的是,在后期又回到了常见的综艺套路里,而真正花费了大力气、大价钱的题目和剧情设定,似乎讨论的热度并不高。

这样“不顾观众死活”的综艺,今年还有好几档。现在的问题是,当这些节目真的牟起劲儿来“烧脑”,甚至让看综艺成为一场大型智力考试的时候,观众们越来越觉得,这是一种劳动,而不是娱乐。

《鱿鱼游戏》的导演黄东赫曾经回忆,在制作阶段,他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游戏环节设计得足够简单易懂。而这一点,在绝大多数的《大逃杀》类型片里,都是被走偏的方向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剧情中的5个简单易懂的游戏设计里(一二三红绿灯、拔河、过独木桥……),《鱿鱼游戏》把大量的篇幅用在了角色本身的刻画里,演员们精彩的演技撑起了全世界观众都能共情的感染力。

虽然这是《鱿鱼游戏》被吐槽最多的一点,但“大逃杀”剧情要获得更多观众的注意,就需要在一定程度把关卡“低智化”。

内卷的原因

当然,“脑综”本身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虽然被称为“圈层”综艺,但已经拥有忠实的观众,而且都是非常年轻的观众群体。

当下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湖南卫视以《明星大侦探》为起点,衍生出来的《名侦探学院》、卡牌综艺《森林进化论》,旅行慢综艺《跳进地理书的旅行》等,被统称为“名学”宇宙。

在这样的基础上,创新变得更加困难。以《明星大侦探》为例,《娱乐资本论》就追溯过,一开始是一档由“40%搞笑+30%剧情+30%推理”构成的节目,那时候的剧情还没有这么复杂,观众可以被叙事带着走。

到了后期,剧情开始变得天马行空,引入了平行时空、盗梦空间、蝴蝶效应等等推理元素,但故事没有扎实的逻辑支持,这让斗智的推理环节变得脆弱了起来。(但即使如此,豆瓣评分依然稳在8分以上)

于是从第六季开始,他们又回归到重视案件作案手法的思路,重推理、重逻辑、重证据链,在“谋杀”手法上进行创新。

而这样的转变,也说明了节目组向更加“硬核”、爱好推理悬疑的观众进行了一定的倾斜。

《明星大侦探》和《密室大逃脱》的负责人晏吉就对《新声Pro》解释,“我们不是为了复杂而复杂,而是出于大家对于故事结构和节目升级的需求。当时创新的难点是,节目模式已经足够经典了,如果针对大模式进行升级,很有可能会伤害到节目主体。但是,如果只在单本故事和诡计上升级,对老用户的刺激又不够。”

对于像《明星大侦探》这样已经延续到第9季的长寿IP而言,稳固基本盘是第一要务,而为了满足“老炮们”的体验,游戏机制、内容甚至嘉宾阵容更加圈层化、封闭化是无法避免的结果。

因为,《明星大侦探》的老粉,除了喜欢推理以外,也对之前的固定班底建立了非常深的感情,有“团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组合名为“何撒鸥鬼白”

而这个班底,从一开始的何炅、撒贝宁、白敬亭、王鸥和鬼鬼5人,因为档期原因逐渐减少,到最后只剩“双北”,也就是何炅和撒贝宁。而现在,撒贝宁也将会离开节目组。

而对于更加年轻的节目,就更不用说了,服务于观众的兴趣——硬需求,好满足;推火嘉宾,让大家为了人来看节目——周期长,确定性低。

这或许也是湖南卫视今年所推出、同样由晏吉开发的《魔方新世界》被吐槽“完全不顾普通观众的死活”的原因:在一个方向上走到极致,就是会抛弃绝大多数观众。节目邀请了18位高智玩家,每期1个游戏,单是游戏规则,就可以读10分钟。

规则会针对不同玩家或阵营,设定不同的属性、各自有不同的获胜条件,还会介绍每回合游戏的流程、每个阶段的PK规则、不同行动卡牌的功能、行动卡牌PK时多种结算的可能,除此以外更有特殊身份、特殊技能、特殊情况等种种附加规则。

对于熟悉《龙与地下城》《万智牌》《游戏王》等卡牌游戏的玩家而言,理解起来问题不大,但对于完全不熟悉的观众而言,第一集就是一个温馨提示:你不是目标观众,可以右上角打叉了。

即使只服务于圈层受众,这样的内容也要面对非常严肃的观众流失问题。

毕竟,从《明星大侦探》的情况来看,当节目发展起来了,观众就会产生不同的需求,想看嘉宾互动、想看剧情、想看搞笑,单纯的玩法创新,很难建立持续观看的黏性——因为这样的新鲜感打不过以10秒为更新频率的短视频。

而且,圈层的人数是有天花板的。从《名侦探学院》的情况来看,就算有了明星艺人的加入,第五季的播放量基本都低于5000万;而之前第二、第三季的播放量,在7000万左右。即使拥有核心受众,流失不可避免,想要播放量继续往上走,还是要吸引新观众。

这一点,相信节目组非常清楚。吸引新观众,有两个路径,一个是走深,另一个是走宽。湖南卫视的“名学”现在有了非常明显的走深的倾向,而其它试图争夺这一赛道的平台,比如《十天之后回到现实》,则进行了走宽的努力。

这其中其实没有对错。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在某一些时刻,都会走进同一个错误:沉迷于细节和技巧的堆叠,然后叙事逐渐陷入了单调和套路。

当观众没有对综艺里的人物建立情感的时候,即使后期想要重新拉回观众注意力,咬牙猛撒一把狗血,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