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风阵阵,鬼火幽幽,地府大殿内气氛凝重。一众宋朝皇帝战战兢兢地列队而立,等待着审判的到来。殿上高坐,宋太祖赵匡胤面色阴沉,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下方的后辈子孙。
他们中有开创基业的英主,有中兴之君,也有昏庸无能之辈。赵匡胤心中暗自盘算,究竟该找谁算账?是重用奸臣、祸国殃民的赵佶?还是杀害忠良、屈辱求和的赵构?亦或是那些荒淫无度、葬送江山的无能之徒?
殿堂内鸦雀无声,群臣噤若寒蝉。赵匡胤缓缓开口,声若洪钟:"诸位后辈,今日召集尔等前来,是要清算宋朝三百余年的功过是非。"话音未落,殿下顿时响起一片惊呼。
究竟谁会成为赵匡胤怒火的宣泄对象?又有谁能得到这位开国皇帝的赞赏?这场跨越时空的审判,又会揭示出怎样的历史真相?
赵匡胤的目光如刀,在殿下众人身上扫过。他先将目光定在自己身上,不禁露出一丝苦笑。"朕啊,创下这偌大江山,却也留下了不少祸根。"
他想起自己当年杯酒释兵权的往事。那是建隆二年的除夕夜,他设宴款待诸将,酒过三巡,便让左右取来纸笔,要众将军上交兵权。众将面面相觑,不明所以。赵匡胤笑道:"诸位将军,你们南征北战,为国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天下太平,也该享享清福了。何不将兵权交出,朕重重有赏?"
众将军见状,有的欣然应允,有的则犹豫不决。赵匡胤见状,又道:"诸位将军,你们可还记得五代十国之乱?军阀割据,天下大乱。朕不愿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啊!"这番话说得众将军心中一凛,纷纷交出兵权。
赵匡胤回想起这段往事,不禁感慨:"朕当年此举,确实稳固了皇权,却也埋下了重文轻武的祸根啊!"
接着,他又想起自己统一全国的功绩。短短十七年间,他先后平定了南唐、吴越、荆南、后蜀、南汉等割据政权,几乎统一了全国。可惜北方的辽国始终是个心腹大患,他未能如愿收复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叹了口气,目光转向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贤弟啊,你可对得起朕的托付?"
赵光义连忙上前一步,拱手道:"兄长在上,光义继承大统后,励精图治,使我大宋国力日渐强盛。"
赵匡胤冷笑一声:"是吗?那你两次北伐,为何都铩羽而归?"
赵光义闻言,脸上顿时露出尴尬之色。他回想起自己两次北伐的惨败。第一次北伐时,他曾被辽军射中面颊,狼狈地乘驴车逃回。第二次北伐更是大败,名将杨业为他断后而被俘就义。
赵匡胤又道:"你不懂兵事,为何要强行指挥?还事先定下计划、预设阵图,要求大将们照章行事。战场上瞬息万变,你如此做法,岂不是自缚手脚?"
赵光义辩解道:"兄长,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若不如此,如何能防备武将拥兵自重?"
赵匡胤摇头叹息:"你还是不明白。朕杯酒释兵权,是为了稳固皇权。但朕从未想过要完全废弃武将。你这般做法,只会让文臣得势,武将失意,长此以往,我大宋何以抵御外敌?"
赵光义听罢,低头不语。赵匡胤又将目光转向了赵恒。"德昌啊,你可还记得当年喜好军阵,自称元帅的模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