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聂卫平和曹薰铉做为中韩围棋的领军人物,在首届应氏杯上脱颖而出,一决胜负。在聂卫平手握两个赛点的情况下,韩国人想出了以弃赛为筹码逼迫举办方更换比赛地点的招数,将最后两盘比赛改到新加坡进行。结果,聂卫平在前往新加坡的途中费尽周折,导致感冒发烧,从而在第四局占优的情况下,连输两局,痛失桂冠。

聂卫平虽然屈居亚军,如果我们将聂卫平和曹薰铉从小到大的学棋经历两相比较,就会发现聂卫平用小米加步枪差点打败了曹薰铉的飞机大炮。

聂卫平是河北深县人,1952年8月17日出生。10岁才开始学围棋,师从过惕生、雷溥华等人。

曹薰铉1953年3月10日出生于韩国全罗南道木浦市,9岁即入段成为职业棋手,是世界上年龄最小的围棋入段记录者。

看到差距了吗?聂卫平10岁才开始学棋,而曹薰铉9岁就已经成为职业棋手。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聂卫平站在平地上,而曹薰铉已经在十层楼上等着了。现在的人都说不能让小孩输在起跑线上,要说聂卫平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落后了曹薰铉100米,不过分吧?

聂卫平的老师是谁?过惕生。说起来,过惕生是围棋大师,其实知道的人心里都有数。1961年,过惕生被54岁的日本女棋手伊藤友惠五段杀得狼狈不堪。新中国初期,中国围棋大大落后于日本围棋,当时中国的围棋大师最多也只有日本围棋业余高手的水平。也就是说,当时中国是没有职业棋手的。

而曹薰铉1963年前往日本,拜师日本围棋大家濑越宪作学棋。濑越宪作是当时日本围棋的一流高手,可以说代表了当时世界围棋的顶尖水平。

这一比较,聂卫平和曹薰铉在师承上又把两人的差距拉开了500米。

学棋环境和条件就更不用说了,新中国刚成立时,是一穷二白,饭都吃不饱。能学下围棋,已经是非常少见的了。而曹薰铉是濑越宪作的内弟子,吃喝不愁,还有一大堆高水平的学棋小伙伴。在这样的环境下,想不涨棋都难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9年,聂卫平初中毕业不久就去了北大荒,在黑龙江省嫩江县三河农场当工人。这时候,聂卫平17岁,有没有达到职业初段的水平,我们不知道。但是从这一年开始,聂卫平在农场里一年到头棋都难得摸到一次,下棋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一直到1972年,20岁的聂卫平才偷偷地跑回了北京。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成为黑龙江农场局驻京联络员,这才让他安心下棋的梦想逐渐成为了现实。

聂卫平为了学棋,经常跑到北京第三通用机床厂,那里聚集着以陈祖德为代表的围棋“七君子”。“白天拼命下棋,晚上再把白天下的棋摆出来反复研究,思路一钻进棋里,就忘了一切,下完棋骑车回家,不是闯了红灯就是骑错了路。”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聂卫平没有名师指点,只能和一些年轻人一起摸索自学,提高棋艺。

曹薰铉接受濑越宪作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薰铉接受濑越宪作指导

再来看曹薰铉。曹薰铉在日本学棋九年,1972年被日本棋院认定为五段,后因服兵役被召回韩国。曹薰铉在日本不仅得到恩师濑越宪作的悉心指点,还得到了另一位顶尖高手藤泽秀行的百般锤炼。那时候曹薰铉经常跑到木谷实的道场去修炼,而藤泽秀行也经常在那里,结果给曹薰铉传授棋艺最多的就变成了藤泽秀行。只要一有时间,藤泽先生就会以授两子的形式教曹薰铉下棋,而且还立下规矩,如果曹薰铉输了棋,就罚他按摩肩膀。每每想起这些事情,曹薰铉都会感慨万千:“在木谷实道场的那些日子,藤泽先生与我下了无数局授子棋,每次我输了,他都罚我给他按摩肩膀。如今,他那瘦弱的肩膀还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已成了我的实战老师,就是在他的言传身教中,我才会有今天的成绩。”

这一比较,聂卫平恐怕又要被曹薰铉甩开800米了吧?帮助聂卫平提高棋艺的是一群一边上班一边学棋的毛头小伙,而帮助曹薰铉提高棋艺的是后来被日本围棋称为一代宗师的藤泽秀行。聂卫平只能从一些期刊杂志上学到一些支离破碎的日本围棋知识,而曹薰铉不但能系统地学习日本围棋,而且还有日本一流高手帮他打磨锤炼,更别说木谷道场那些日后成为日本超一流棋手的小伙伴了。这个不知道要怎么来形容了,大家自行脑补吧。

1977年聂卫平进入黑龙江围棋队,1979年进入国家队,这才有了一个像样的训练环境。从1976年至1981年,聂卫平获得6次全国围棋比赛冠军,5次《新体育杯》赛冠军。那个时候的围棋比赛乏善可陈,一年也就那么两三次国内比赛的机会。其他的比赛就是只有中日交流这种友谊赛性质的比赛,其激烈程度跟正式比赛相差甚远。

而曹薰铉回国服完兵役后,就开始参加国内各种大大小小的棋战。从1976年到1979年,曹薰铉所向披靡,旧时代象征的金寅完全没落,快棋名手金熙中被更快的枪捅的千疮万孔。洪钟贤、金秀壮、张秀英等诸侯更是秋风扫落叶般折腰。1978年冬,河灿锡搜刮全部棋力和曹薰铉进行一场大会战。他连续取得国棋战、王位战、国手战、霸王战的挑战权展开大反击。但是结果却残酷无比。国棋战0比3、王位战0比3、国手战0比3、霸王战0比3。面对彻底用职业精神武装的曹薰铉,河灿锡像精致的瓷器一样粉碎了。

韩国围棋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学习日本围棋,从五六十年代开始照搬日本围棋的制度和比赛,到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而中国围棋在这段时间里,却经历了动荡不安的时代。别说比赛,就连下棋都成了奢望。

当聂卫平还没学棋时,曹薰铉已经是职业初段;当聂卫平在农场垦荒时,曹薰铉坐在舒服的道场里日复一日地下棋;当聂卫平在工厂训练时,曹薰铉在接受日本一流高手的锤炼。

进入八十年代后,聂卫平借助中日擂台赛的契机,一飞冲天。也正是中日擂台赛的成功,让大家对聂卫平的期望大大提高。

聂卫平也不负众望,首届富士通杯上一举打入半决赛,最终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而曹薰铉则一盘未赢,惨遭一轮游。

在首届应氏杯上,聂卫平和曹薰铉双双打入决赛终于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可想而知,在成长的道路上,聂卫平要比曹薰铉多付出多少努力和汗水才能弥补那些因学棋条件所造成的巨大差距。这一路上,我们看到的是聂卫平拿着木棍在练招,而曹薰铉手里拿的却是削铁如泥的宝剑。就这样,聂卫平还差一点就在世界之巅将曹薰铉打败。相比之下,曹薰铉就像名师手里精雕细琢的精美瓷器,而聂卫平只是穷苦人家手里的一只粗瓷碗。

聂卫平获得“棋圣”头衔是众望所归,是他在艰苦环境下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与生俱来的围棋天赋成就了他在围棋界的地位。有了这样的“棋圣”,还有什么不能值得骄傲的?如果换作是曹薰铉自小生活在中国,结果又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