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今天已经是10月5日,农历的九月初三,再有一个星期,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的九九重阳节。在《易经》中,人们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所以重阳节也称“敬老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农历九月,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每一次冷空气的到来都会带来明显的降温。今年十一正逢农历九月头,假期期间大家感受最明显的应该就是秋分秋雨凉了。

俗话说:“一层秋雨一层凉,十场秋雨要穿棉”,农历九月,秋雨较为常见。秋雨往往不大,但持续时间较长,给人一种缠绵的感觉。秋雨有助于缓解秋季的干燥,但也会带来一些潮湿和阴冷,如果秋雨持续时间过长,对秋收秋种都是非常不利的。

因为天气的变化,一般在农历九月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那就是寒露,因为寒露和重阳节的日期一般会比较接近,我国古人经常长期的观察,发现它们时间的前后不同,当年的气候情况也不同,我国民间就有“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为啥?今年重阳节在寒露之前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什么是寒露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是对寒露节气最经典的古籍解释,意思是到了农历九月这个时节,露水变得寒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它生动地描述了寒露时气温降低,露水由凉转寒的特征,标志着气候从凉爽向寒冷过渡。

在寒露的物候方面,古籍中也有记载,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每年农历八月先飞回南方的雁为“主雁”,农历九月后飞回南方的雁为“宾雁”,所以有“鸿雁来宾”的说法;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而“菊有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

重阳节在《易经》中被认为是阳月阳日,阳极生阴,即重阳节之后阳气渐消、阴气上升,天气开始转冷。而寒露是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到了寒露节气,气温明显降低,寒水之气渐盛。

如果重阳节在寒露节气之前,意味着寒水之气提前到来,打破了这种阴阳转换的正常节奏。阴阳之气的紊乱可能会引发极端天气,古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征兆,预示着可能会有灾害发生。

寒露时节,农民通常比较忙碌,要进行秋收和秋种等农事活动。如果寒水之气提前到来,气温降低,会导致晚熟的秋粮作物因气温不足而减产。比如一些需要在秋季充分成熟的谷物,如果在寒露前就遇到低温,生长周期被缩短,籽粒可能不饱满,影响产量。

同时,低温也会使秋播作物发芽困难,即使勉强出苗,秧苗也会因过于羸弱,很难抵御冬季的严寒,影响来年夏粮的产量。所以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如果重阳节在寒露前,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容易导致粮食欠收,从而被认为是灾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古时没有天气预报,所以人们只能靠观察四时节令来总结气候的变化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和人们的饮食起居。

今年寒露在10月8日,农历的九月初六,是在重阳节之前,所以按照古人的说法,今年的年景还是很不错的,会是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