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二/十/四/节/气
寒露·时节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寒露,带着丝丝凉意,悄然降临人间。
在古画中,寒露常常被描绘得细腻而动人。画家们用笔墨勾勒出这个时节独特的景致,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悠远。
今日寒露,在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气里,让我们一同走进书画的世界,领略寒露之美。
The cold dew
王羲之采菊帖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到了寒露,草木黄落,百花身影中,唯独菊花迎着寒风绽放,成为了秋日里最亮丽的“君子”。此时读王羲之《采菊帖》,最为适宜。
“不审复何以永日,多少看未,九日当采菊不?至日欲共行也。但不知当晴不耳。伦等还,殊慰意。”
此帖笔墨流畅,意境深远,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目前所能见到的《采菊帖》均为后人的临摹版本,其中以怀仁和尚所编纂的《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最为逼真,因为其收录的王羲之字体最多,且经过精心挑选和雕刻,历时二十余年方得以完成。
而谈到菊花,自然离不开那位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他曾在诗歌中深情地表达过自己对菊花的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他那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篇,使得菊花从此拥有了独特的文人气质。
The cold dew
陶渊明 诗意图
清朝画家石涛的《陶渊明诗意图》则是将这种独特的文人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悠然见南山》这一册页中,一人于菊花丛中手捧花朵,立在房屋前方的篱笆院落中,远离尘嚣,沉醉自然。
画面的顶部,是烟雾弥漫的南山,而南山与农舍之间留下的空白区域,使观众仿佛置身于画中,在田园山水之间尽情呼吸大自然的芬芳,内心无所求,悠然自得。
整幅作品丰富的画面层次以及浓墨淡墨、色块的运用,给人带来一种诗意盎然的美感。
石涛通过画意将心中的南山展现出来,诗意与画意相互辉映,相辅相成。
再如《狗吠深巷中》,画面中描绘了这样一幅田园美景:小桥下的流水静静地从门前流淌而过,繁茂的树林中房屋错落有致,而且树木都较为低矮,似乎有人在此耕耘过,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近处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连接着石桥,伸展至远方,远处的群山用墨笔渲染,云雾缭绕,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烟云飘渺之感。
而《带月荷锄归》,则将我们带入了云雾缭绕的南山深处,那里的茅屋和树木若隐若现,一个农夫扛着锄头,步履轻盈地走回家里……这些深远的意境和诗意的情感,正是石涛对生活深入洞察和体验的真实写照。
The cold dew
跨越千年的心灵交流
石涛“以墨当色”,“以色当墨”,在设色上有信手拈来的灵活与自由,画面冷暖并用,很多地方用花青着色,表现出山色的苍翠、草木的郁郁葱葱,暖色调的地方恰到好处,使画面整体有生机勃勃之境。
这样的用色与温馨的田园生活题材相吻合。如《悠然见南山》 和《带月荷锄归》,画面用浅淡的花青墨色来抽象化的概括远方的南山,花青与空白的地方有对比,有一种云卷云舒、雾气缭绕的景象,使画面产生悠远空间感以及深远的意境与情趣。
石涛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紧密地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他的笔触生动活泼,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画中世界。
正如石涛所说的:“山川人物之秀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 。
这是他长时间游历山水、深入生活所得的深刻感悟,因此在他的画作中,我们不仅能够直接感受到他笔下的田园生活充满了生命力,而且还能体会到诗与画之间的艺术内涵,以及两位艺术家跨越千年的心灵交流。
寒露至 秋意浓
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秋日的寒露,屏隐着幽微的冷意,悄然地降临于人世间。
在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寒露这一节气常被描绘得细致入微且动人心弦。
艺术家们运用笔墨勾画出了这个季节独有的景色,使我们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之中,真切地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深远。
值此寒露之日,在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节气之际,让我们共同踏入书画艺术的殿堂,去欣赏和品味寒露之美的独特魅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