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希全 王国灿
《三国志》曰:“笔楮难穷,伏惟照鉴”。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广东在面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最大短板时,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本文是我们对广东在这一过程中的创新做法与经验启示的详细阐述。
一、广东践行“百千万工程”的创新经验
(一)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
“百千万工程”的成功实施,首先得益于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东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这种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了“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能够迅速落地见效。在具体实践中,广东各地市纷纷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同时,通过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将“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情况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范畴,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注重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推进
规划是引领发展的蓝图。广东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各地市结合自身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广东鼓励各县(市)立足资源禀赋,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道路。博罗县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打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电动车等“4+1”产业集群;高州市则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从大到强”迈进。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三)强化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
我们一直强调的新发展观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东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通过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通道。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广东各地市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例如,梅州市梅县区通过实施绿美梅县“十大工程”,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美丽家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四)注重人才培育,激发内生动力
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第一战略资源。广东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这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对人才培育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投入。该省通过制定一系列富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如提供税收优惠、设立科研创新基金、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等措施,吸引各类高素质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广东不仅致力于从外部引进人才,同时注重内部潜能的挖掘与培养。通过实施“乡村CEO培养计划”等一系列针对性强、系统完备的人才培育项目,积极培养扎根乡村、熟悉当地情况且具备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人才队伍。这些计划涵盖了技能培训、实战锻炼、创业扶持等多个环节,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理解乡村实际需求,又能有效运用先进理念和技术,推动乡村产业向更高端、更高效的方向转型升级。在实际操作中,这些人才或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顾问咨询师,为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专业指导;或担任乡村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提升乡村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他们的努力成果显著,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持续增长,还带动了乡村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多领域的全面发展,有力地提升了乡村的整体面貌和生活品质。
(五)深化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享格局
“百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和群众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广东省在实施过程中,积极深化社会参与,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政府方面,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建设。市场方面,鼓励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方面,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开展公益项目等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乡村建设。群众方面,则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模式,为“百千万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广东践行“百千万工程”后得到的深刻启示
(一)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切入点
“百千万工程”的成功实施,首先得益于广东省坚持问题导向的工作方法。在推进过程中,广东省始终聚焦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突出问题,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这种工作方法不仅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也应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深入了解本地实际情况和农民群众需求,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二)注重规划引领,科学有序推进
规划是引领发展的蓝图。广东省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原则,结合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等因素科学编制发展规划。这种规划引领的做法不仅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和有效实施,也避免了盲目发展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其他地区在推动类似的发展工程时,也应注重规划先行,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蓝图。规划应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资源禀赋,确保各项政策和工作措施能够精准对接实际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广东省在“百千万工程”中,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如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村电商等,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也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其他地区在推动乡村振兴时,应高度重视创新驱动的作用,积极引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注重激发农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通过政策扶持和技能培训等措施,帮助农民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增收致富。
(四)深化融合发展,实现共赢共享
“百千万工程”的成功实施,还得益于广东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通过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广东实现了公共资源在城乡间的均衡配置,推动了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普惠共享。这种融合发展模式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了城乡共赢共享。
其他地区在推动乡村振兴时,应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加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措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五)加强政策保障,确保落地见效
政策是推动发展的重要保障。广东在“百千万工程”中,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如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政策措施不仅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降低了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成本和风险。
其他地区在推动类似发展工程时,应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定工作,确保政策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确保政策措施能够真正落地见效,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三、结语与展望
综上所述,广东在践行“百千万工程”过程中积累的创新经验和深刻启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我们应该深入学习这些经验和启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规划引领、强化创新驱动、深化融合发展和加强政策保障等措施,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人们要问: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个奇迹?这是值得我们必须深刻思考的。
(作者:叶希全系高级工程师、浙江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联合乡村建设专委会副主任;王国灿系中国法学会会员、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城市国际化研究院资深高级政策顾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