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语言学家周有光谈到文化演变大趋势,说应从区域传统文化往国际现代文化走。他说现代人有一个思维模式演变路径,是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再到科学思维。

周有光常有惊人之语,媒体评价他敢讲一般人不敢讲的话。比如,他曾说中国地大、物博,但人还差点意思。这话虽然尖锐,但本质上是良善的。任何一个时代,人都不能固步自封,都要往好处去,都得往高处走。

周有光说这话是恨铁不成钢。他认为凡事得有科学思维。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欠缺。

周有光是思想家,习惯于输出观念。这些话有真知灼见。但思想家习惯于提纲挈领,往往删繁就简做系统结论,忽视一些更有生命力的细节,或者说,缺乏个体生存体验层面的观察。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网络文学座谈会。番茄小说邀请了数十位作家,在江西龙虎山下笔会,谈网络文学。网络文学蔚为大观,玄幻是其中一类。我对玄幻文化很感兴趣,我认为这些文本很有现代意义,超越了周有光的文化论断。

龙虎山是丹霞地貌,绿水围绕红山,山间晨雾氤氲,村落秋凉渐染。天空雨霁,风清宜人,座谈会场就设在景区山脚下,左边是网络作家说魂穿,右边有现代声光电悬棺表演。左右之间,我想到了周有光的观点。

如果我们承认社会学是一门现代学科,那么用一点现代社会学的眼光看,道家、玄幻都能发掘出现代意涵。

龙虎山是道教祖庭,数座道观厝落山间。天师府古木苍苍,上清宫铺陈盛大。在伏魔殿洪太尉误走妖魔处,人们讨论得兴味十足。因为水浒传深入人心,导游描述得绘声绘色。水浒传108个“好汉”,就是从这里走向人间,演绎出许多慷慨与悲歌。

其实,《水浒传》不正是今天的网络文学么。网络作家看似是沉浸于想象世界,实际上在小说里建构修仙、渡劫,这一类朴素的人生观。施耐庵本人就是宅在家里写作的网络作家。据说,施耐庵曾在杭州做过小吏,因为和上司闹得不开心,就躲到家里专事写作了。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这些设定看起来荒诞不经,实际上暗含作者的态度,解构着社会的肌理。研究政治和法学的萨孟武,有一本名作《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不就从这部当年的网络文学里,发掘出许多古代生活的新意么。

我读了番茄小说上一些作品,洋洋洒洒动不动就写百万言,作者们可能暂时不被很多人理解,认为他们是异想天开的一群人,但他们旺盛地创作欲望,构建个人精神世界的动机,实在是真实的、刚健的活法。

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网络文学尤其是这样。据统计,在番茄小说上,每月收入超过一万的作者,超过了3000人。

以网络文学为兴趣,为生活方式,这种活法与施耐庵宅家搞创作,在精神层面上是共通的。施耐庵就是网络文学作家,他有话要说,有思想要表达,其态度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

我在龙虎山看了几处道教遗迹,当地在大上清宫遗址上,建筑了一所风格现代的博物馆。博物馆保留了原来的地基,鹰厦铁路就从遗址上穿过。作家刘原感慨万千,原来他十七岁时去福州求学,暗夜中就是从此处经过。

这些断壁残垣,都是晚近发掘的。大上清宫格局很大,从文物价值上看,保存了宋代古建筑特色。但青砖旧瓦不能叙事,道教文本则能说话。从社会生活史视角看,道教一些传统文本,在我看来同样是当时的网络文学,同样可以发掘出现代的营养。

龙虎山人称道教祖庭。张天师子孙代代传承,积累出一部《太平经》。这部经书后来不被道家和研究者重视,甚至有人说是一本“造作之书”。里面当然有很多荒诞不经的想象,教人努力学道治愈疾病,甚至修成仙人。但这部书最大的特色,就是由不同时代的人补缀而成。它是一部社会生活史,积累了人们朴素的观念、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

以现代人的眼光,我们不会从这些文本中求科学,但能看到不同年代社会生活的鲜活。这不就是文学的意义么。

番茄小说活动主题叫“番茄读旅季”,有心将网络文学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其实,如果关照到个体生活,地域文化同样非常鲜活。

天师府、大上清宫都在上清古镇。古镇沿泸溪河而筑,吊脚楼下河水奔流。

秋天是枯水季,河流很温顺,裸露出河床,铺满鹅卵石。导游介绍,这条河每年都会涨水。几年前,古镇上宋元明清时代而来的老建筑,遭遇突如其来的洪水,目前已残存无几。导游能准确辨认出哪根柱子,哪一块石板是明清旧物。

我们路遇几株古树,其中一株树龄有1800年,游客们惊叹不已。导游淡定地看着大家。她目睹古镇的水患与新生,游客们赞叹的景观,在她眼里已是日常。

导游就是镇上居民,古镇上的摊铺她都熟悉。这个时候,正是板栗成熟的季节,她从摊子上随手拿起板栗,说这是龙虎山美食一绝。晚饭时,龙虎山板栗烧鸡果然大受欢迎,板栗鲜甜软糯,鸡汁入味。大家连上两盆,都只挑板栗吃。

徐霞客的游记有地理学价值,他在龙虎山留下了足迹和笔墨。当地开发了徐霞客古道,沿着徐霞客当年的探险路线,游览龙虎山陡峭的仙岩、碣石。这些自然风光固然雄浑,但我更喜欢有人气的景致。

我们在一个农家小院晚餐,落地窗正对凸起的山峰。丹霞地貌山峰不高,景致恰好一窗全收。窗下就是农家小菜园,走地鸡在菜园啄食。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跟王安石在农家小院吃走地鸡时看到景色一模一样。

王安石不懂旅游,也不懂美食,他吃饭有个习惯,一桌菜他只拣眼前那一盘吃,并且食不知味。夫人偷偷给他换掉,他都尝不出来。徐霞客爱旅游,但又热衷于科普。在我看来,最具人文趣味的旅行家是辛弃疾。

辛弃疾在江西写过一首小词,虽然不是写鹰潭,但其中的意蕴,此处别无二致。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辛弃疾是个好导游。以小见大,非独山川,更有人事,我很喜欢。旅行与网络文学,乡土与玄幻书写,同样可以有茫茫耕桑,形胜兴亡。

一起以有趣对抗无趣

合作请联系:cathyqian@youmati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