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趣事:《天仙配》

作者:彭林刚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是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一段经典对唱,是各种晚会和卡拉OK出现最多的一段经典戏曲唱段。

神话故事《天仙配》是中国民间最美的“四大传说”之一。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则是我人生看的第二部古装戏曲电影,至今仍然记得当时看黄梅戏电影《天仙配》时的一些情景。

黄梅戏电影《天仙配》海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梅戏电影《天仙配》海报

那是“文革”结束不久,古装戏刚刚解禁,许多曾经被禁映的老戏曲电影也在陆续允许重新公映中,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属于较早公映的一批吧。

下午,阴沉闷热,刚上完第一节课,班主任拿着一叠电影票走进教室。“下午的课不用上了,全体看电影。”说完在每人手里塞了一张电影票。在那个文化极其贫乏的年代,看一场电影如同享受一顿饕餮大餐。平时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电影,一般会事先进行登记,学生票是成人票价的一半,虽然只需五分钱,但那个时候我们的经济状况都不好,也不是每个学生每场电影都必须看。今天的电影票既没有事先登记,老师也不提要交电影票钱。同学们议论开了“赚到了,白看一场电影”“怎么可能呢,肯定是在期末的学杂费中扣除”……后来才知道还真从我们剩余的学杂费中扣除,家庭经济条件极差的同学,平时都舍不得看电影的同学,到了期末便恨恨地骂娘。

离电影开场还不到半小时的时间,而从学校走到电影院约需要20分钟左右的路程。于是我们三一群、五一堆地急忙赶往电影院。

那时候的电影院可不似今天这般冷冷清清,毫无人气,那时候电影院每天都是门庭雀跃,无论上映什么电影,售票处前总会排上长长的购票队伍,而且往往是一周前就将电影票抢购一空。电影院的门口还挤满卖瓜子和花生等零食的小贩,经济条件稍好的人,便在门口买包瓜子、花生等,边吃边看,那种享受感与满足感,今人肯定无法理解与想象。电影院里更是人山人海,爆棚满满,劳作一天的人们在这里进行交流,他们大声喧哗,所以电影在正式放映前,银幕上都要先打出幻灯片“请勿大声喧哗”的字样来。

我们连走带跑赶到了电影院,电影院里早已经挤满学生,偶尔也有一些大人们,他们或是老师,也许是老师私带的家属。那天天气较闷热,我们一路小跑,个个跑的满头大汗,那会儿的电影院还没有空调设备,只有顶棚悬吊着七、八台电扇,在拚命地吱吱喳喳旋转,但无论风扇如何卖命地转动,也一点也不能缓解我们的热,好在没有体验过空调的凉爽,自然也就能耐热。我们几个最要好的同学坐在一起,有一个同学说:“我打听过了,今天的电影叫天仙配。”什么叫天仙?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大家都是一脸茫然的样子。

吵喳声还在继续,电影很快就开始放映。一束强烈的光柱从背面投来,折射在前面白布上面,光柱瞬间变成了一群优美的仙女,这便是天仙?从我忆事起,便只有革命现代戏,知道舞台戏曲形式还有一种叫“古装戏”,那是一年前父亲带我看内参电影《红楼梦》后。我以前所知道的“古装”,都是从大字报墙上正在接受人民批判的“牛鬼蛇神”“妖精、白骨精”,那时的“古装”的印象就是“地富反坏右”。第一次看见如此真实的“仙女”,神仙生活实在令人的羡慕,可以隔空取物,还可以腾云驾雾,仔细一想可不是吗,从天上走到人间,如果不会飞,而是一步一个脚印,那要走到猴年马月……我和同学们都是张大着嘴,瞪圆着眼睛惊讶地看着仙女们。

《天仙配》故事说的是:白云深处住着玉帝的七个女儿,她们向往着凡间生活。一日,大姐带着众仙女偷看人间,七妹看到凡人董永,父死无钱埋葬,只能卖身为奴。董永的孝心,感动天上的七女,她十分同情并爱上了这个忠厚老实的凡人。大姐窥破七女心思,助其下凡。七女来到人间,在土地公公的撮合下,与董永结为人间的一对真情夫妇。夫妇俩来到傅家湾上工,傅员外不愿收留七女,便故意刁难,要其一夜织成十匹绵绢,并扬言:如能一夜织成十匹锦绢,便将三年长工改为百日,如若不能三年长工改为六年。七女无奈只得请众仙姊下凡相助,七女在众仙姊的帮助下,一夜果然织成十匹绵绢。

转眼百日工满,七女也有了身孕,与董永满心欢喜,双双回家。此时,玉帝发现七女偷下凡间,遣天将命七女必须午时三刻赶回天庭,否则要将董永碎尸万段。七女为了保全董永,悲愤地在槐荫树刻下了“但等来年花开日,槐荫树下把子交”,最终七女无奈返回到天庭。

严凤英饰七仙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凤英饰七仙女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班友书等于1952年撷取其中一段,改编为《路遇》一折。原剧说的是董永因为孝心感动天帝,七女奉帝命下凡,与董永结为百日夫妻,楚剧有《百日缘》等。《路遇》一折改编时将秀才董永改变成贫苦农民,这样的改动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七女原为“奉旨成婚”也改为“思凡下嫁”。王少舫、潘璟琍在上海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1953年陆洪非在此基础上,根据胡玉庭口述本、安庆坤记书局刻本,又对全本进行了改编。全剧删掉傅员外认董永为义子,并与傅小姐成婚等情节,同时也删削了董父等十多个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人物,使全剧的戏剧焦点完全集中在七仙女与董永的身上,原剧为“天宫”“遇仙”“分别”“得官”“送子”“寻母”,改编后成为“卖身”“鹊桥”“路遇”“上工”“织绢”“满工”“分别”等场次,尤其是“鹊桥”一场戏大量运用了京昆中舞蹈性极强的身段表演,载歌载舞并做到歌舞与黄梅戏的和谐统一,这在黄梅戏的历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一次变化。同年在安庆进行首演,导演:李力平、乔志良、王少舫,音乐:王文治、方绍墀,主要演员:王少舫饰董永、严凤英饰七仙女、王少梅饰大姐、陈月环饰二姐、王毓琴饰三姐、丁俊美饰四姐、张萍饰五姐、陈凤凰饰六姐、丁紫臣饰土地、张员外饰傅员外、吴来保饰傅公子。在以后的不断演出中,删减掉“卖身”一场戏,一直延续至今。

1954年黄梅戏《天仙配》参加华东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一战成名,获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音乐演出奖,严凤英、王少舫获演员表演一等奖,张云凤获演员表演二奖奖,丁紫臣获演员表演三等奖,王文治获乐师奖。以后,《天仙配》还被评为建国50周年经典剧目、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195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戏曲艺术片,1963年香港繁华、天马合作更名为《槐荫记》,并摄制为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电影。

或许是我的祖籍在广德,从小就跟着父亲听家乡黄梅,对黄梅戏有着一种自然的亲切感,加之黄梅纯朴好听,严凤英嗓音清甜干净,演唱朴实无华。最关键是黄梅戏《天仙配》既注重戏曲的文学性,同时兼顾到戏曲的赏析性,解决了重戏文重戏剧性,轻文学性的问题,使得戏剧性与文学性较好地并存,透过《天仙配》的唱词,我们也不难感觉出作者在创作初期如何反复锤炼唱词,努力通过文学的角度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又从赏析的层面赋予戏文予以美感,从而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这也是《天仙配》放映后,为什么能迅速在大众中掀起一股热潮,至今仍能感受到这样热度。聊到《天仙配》当然更需要提七仙女的饰演者严凤英。她是那个时期最高审美情趣的美女,在那场无恶不作的文革中惨遭蹂躏与迫害,38岁被迫离开了她的董永,可怜她在死后仍不得安宁,因为“肚子里藏着发报机”而被人开膛破肚!

因为《天仙配》,我从此狂热地喜欢上戏曲艺术,喜欢《天仙配》中善良可爱的七仙女,她放弃神仙生活,不贪恋荣华富贵,在董永最贫穷无助的时候,来到他的身边,只为董永宽厚善良的人品,动机如此单纯,后来她为了保全董永性命,无奈返回天庭,并在槐荫树下留下“来年春暖花开时,槐荫树下把子交,不管天规重重活拆散,我与你天上人间心一条”的爱情誓言。

电影散场时恰好下起了雨,其中一个同学下意识地说:哎呀,神仙撒尿啊!引起同学们的轰然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