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工程产业链中,上游聚焦于海工装备的设计领域,涵盖了铝合金材料、防腐涂料的研发、锚泊系统的设计以及钻采系统的创新等。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这一产业链中,上游的主要参与者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具体而言,生产高质量铝合金的企业包括中国铝业和云铝股份等;防腐涂料的生产则主要由双瑞涂料和浙江鱼童等企业承担;锚泊系统的研发与制造由亚星锚链和双鸟锚链等企业主导;而钻井系统的开发则汇聚了神开股份和道森股份等公司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正经历着一轮修复性反弹。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范围内共成交了143艘海洋工程装备,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达到了约145艘。从代表性上市企业的分布情况来看,北京市地区覆盖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这反映了北京市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综合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
海洋工程装备作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不仅是各国在海洋权益争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核心利器,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海洋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近期,“海葵一号”与“海基二号”这两大国之重器的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型油气装备自主建设方面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01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概述
海洋工程装备依据工程类型划分,可以细分为海岸工程装备、近海工程装备以及深海工程装备三大类。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经历了四个鲜明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66年至1989年,是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中国相继建成首座钢结构导管架、首座自升式钻井平台以及首艘双浮体钻井船等,这些成就为后续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即1990年至1999年,受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整体低迷的影响,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发展步伐也明显放缓。这一时期的海工产品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浅水油气开发设备上。
第三阶段,从2000年至2015年,是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期。得益于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国内高端产品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步缩小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差距。
自2016年以来,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进入了第四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随着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环保政策的深入人心,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正朝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迈进,为未来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加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02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图谱
紧接着的中游,则是海工装备的实际制造阶段,主要包括生产平台的搭建、钻井平台的制造以及各类辅助船舶的建造。
而下游,则侧重于海洋工程的总包服务及后续运营,涵盖了从海洋工程项目的整体承包到油气资源的运营服务等广泛内容。
当前市场环境下,上游领域的防腐涂料、锚泊系统及钻采系统展现出了较高的盈利能力,部分代表性上市公司的毛利率甚至能达到40%的高位,显示出这些细分领域的高附加值特性。相比之下,中游的生产平台制造环节由于竞争激烈,其毛利率水平相对较低,附加值也相应较低,体现了该环节市场集中度较高且利润空间有限的现状。
03海洋工程装备重点企业
进入中游的海工装备制造环节,主要参与者包括中国船舶、中集集团、中船科技、中国重工以及中船防务等重量级企业,这些公司在生产平台、钻井平台及辅助船舶的制造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至于下游环节,海洋工程总包及服务领域的主要玩家则包括海油工程以及中国石油等企业,它们在海洋工程项目的整体承包、油气资源的运营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4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规模
我国已连续五年稳居全球海工接单榜首,彰显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具体而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共获得了73艘海洋工程订单,再次巩固了在全球海工市场接单榜首的地位。
据统计,2023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实现了显著的营收增长,全年营业收入高达872亿元人民币,相较于前一年度增长了5.9个百分点,这一成绩彰显了行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据预测,2024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营业收入有望再创新高,预计将达到950亿元人民币,这一预测不仅反映了市场对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也预示着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正逐步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05海洋工程装备区域分布
江苏省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企业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这得益于江苏省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工业体系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江苏省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等各个环节。
山东省和广东省两省,也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企业的重要分布区域。山东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广东省则凭借其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开放的市场环境,吸引了众多海洋工程装备企业的落户。
江西省、湖南省等内陆省份,虽然也有海洋工程装备企业的分布,但数量相对较少,随着国家对海洋经济的重视和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这些省份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也有望逐步发展壮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