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位可能很难想象,在一个暴雨倾盆的年代里,卖雨伞的还会濒临破产,但中公教育就做到了。

202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有261.3万考生确认报名,再创历史新高。

这个数字相比上一个年度的194.8万,增长了34%,而相比10年前2014年度国考的111.9万,更是翻了一倍多。

而正是在考公人数急速增长的时候,号称考公第一股的中公教育,反而是遇上了生存危机。

最近三年,中公教育亏损37亿,各种负债超过50亿,股价也从40一路跌到了今天的一块多,形成了考公人数连创新高,但中公股价连创新低的奇景。

早年中公教育用“不过包退”的高价协议班大肆招揽学员,但随着公司经营恶化,“包退”的学费都变成了“不退”。

全国各地对中公教育的投诉积压成山,无数学员是公务员没考上,学费还给中公当成了无息借款。

其实,早几年的中公教育也有过如日中天的时候。

2018年中公教育借壳上市,彼时公考热已经掀起,每年考公考编人数快速攀升,市场上的辅导需求也是水涨船高。

到2020年,中公育营收112亿元,净利润23亿,市值2600亿,其创始人李永新身家更是超过1400亿,位列当年胡润富豪榜的19位。

当时的李总可以说意气风发,风光无两。他回到母校北大,一出手就是10亿捐款,直接创下了北大建校百年以来的最高校友捐款记录。

而中公的业绩会这么好,除了考公人数变多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公教育把“不过包退”老套路玩出了新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是老套路,是因为“不过包退”一直是各种培训机构的标配。

而说是新高度,则是过去还没有任何一家机构,像中公教育玩得这么狠的。

对一般机构来说,协议班除了能打消学生的疑虑,降低拉新的门槛,本身也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学生通过考试,机构赚钱,学生没有通过,那么利用缴费和退费这个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差,机构也等于是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如果只有一两个学生,这笔钱还不算什么,但如果机构能做到全国招生,每年招来十几万学生打款,那带来的获利空间可就无比巨大了。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中公教育推行协议班极为积极,2017年,它的协议班比例已经占到了整个面授课的7成以上,同期公司的收入也大涨了56%。

而为了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中公还推出了一种特殊的“学员贷”:协议班的费用由借贷公司支付,考试通过,学生支付这笔贷款,考试没过,则有中公教育自己来还本付息。

对学生来说,这种模式几乎等同于白嫖,吸引力更高。

而对中公来说,这等于自己变相从银行贷款,虽然还是要支付利息,但只要考试通过率高于贷款利率,那中公教育就是什么都不做,就一样有的赚,而且是大赚。

按照《证券时报》测算,中公教育2019、2020、2021上半年借助学员贷款获取的资金,分别超过了6.6 亿、32 亿和18 亿,占到了同期培训总收入的7.3%、29%和37%,总数非常大,论比例还在不断升高。

所以难怪有人说,中公教育就是一家披着教育皮的金融公司,赚的不是学费,而是资本运作的横财。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稳赚不赔的好买卖,却被接下来一系列的神操作,给折腾到彻底报废。

随着协议班收来的资金越来越多,中公教育也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短期理财,而想要涉足一些真正赚钱的“大活”。

那什么样大活来钱最多,投资最稳,增长最快呢?

中公教育的李总经过认真研究,细细推敲,刻苦钻研,最后得出一个相当幽默的结论——那就是房地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中公教育上市,之后就在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开启了爆买模式,以一到两亿的价格,在湖南,山东,辽宁等地,不断收购土地或地产公司。

其中最大的交易发生在2020年,中公以30亿的价格, 拍下了北京昌平区的一块住宅用地和一块多功能用地,号称要在上面,建设全国创新教育总部。

然后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申论和实践之间,还是有“亿点点”的距离。

天天研究公共政策,出题方向的中公没能预见房地产的走势,它几乎是在房地产最高峰的时候,进来站了岗。

更糟糕的是,如此大手笔的投入,严重侵占中公教育的现金流,导致在协议班退费上也出了大问题。

本来在大规模涉足房地产之前,中公教育的运营压力并不大,可是当大笔资金被不断贬值的地产项目套牢,中公的资金链就变得极其脆弱。

而且到了2021年,不但房地产进入调整期,协议班退费率也从原来的百分之四十多涨到68.46%。

退费率暴涨的一大原因,是因为这年就业市场预期改变,考公人数巨量增加,这反映到协议班上,自然是通过比例不及往年。

一边是烧钱投资,一边是退费猛增,中公教育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到2022年9月,公司账面上流动资产7.21亿元,流动负债却高达65.3亿元。

与此同时,媒体也开始频频报道中公拖欠退费的新闻,这又进一步地导致考生不敢再来报班。结果2021年考公人数创新高,中公教育的营收反而是从112亿暴跌到69亿,并且转盈为亏,从盈利23亿变成亏损23.7亿。

可以说,曾经时代让中公教育赚到的钱,最后都被它凭本事赔了出去。

然而,现代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公司赔钱并不等于老板赔钱。

2018和2019,中公教育两年分红合计超过30亿,其中李永新家族持股超过60%,绝大部分分红都进了他们的腰包。

2020年之后,中公教育停止分红,但是李永新家族的禁售期也结束了。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李永新母子合计持有中公教育的股份,已从2021年的61%下降到16.68%,一般估计他们通过出手和股权质押,套现超过100亿。

100亿跟李永新当年在胡润榜里的1400亿当然相去甚远,但估值身家往往都是虚的,这100多亿可是实打实的带血韭菜。

中公教育激进扩张和投资失败的责任,最终还是由广大股民来承担。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为我国公务员队伍的建设,贡献出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到目前为止,李永新还是在想办法自救,最近半年来,他又盯上了直播带货这条赛道。

大概是受到了同行俞敏洪的启发,中公也模仿着东方甄选搞出了一个“中公严选”。

7月1号,李永新出现在直播间里进行了首次带货,只是满屏幕的“退钱”弹幕,让他多少有些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直播中,李总鞠躬道歉,并承诺“欠的每一分钱都会还完”,但从业绩来看,中公教育经营有一点回暖,但没有回生,因为股价逼近1元,甚至还有退市风险。

至于中公严选,更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在人满为患的带货领域里,根本不值一提。

在这个背景下,中公的还钱路仍旧前途堪忧,而欠费学员们除了等待,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出路。

你对中公教育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