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自古以来,人们都有重阳登高的习俗,尤其是对于古人来说,在重阳这天登高,那是很有讲究的。
在这一天登高,人们会在头上或是身上插上茱萸,全家人一起去登山、饮酒、赏菊、喝茶。而王维的这首七言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情浓意深,感人肺腑,正是抒发了自己离开家乡后,强烈的思乡怀念之情。
王维,字摩诘,号“诗佛”,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写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王维年仅十七岁。
这一年,王维与自己的弟弟王缙已经离开家乡,分别在长安和洛阳游学。对于年轻学子来说,功名利禄自然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是这也无法消除游子内心的思乡之情。
我们从诗的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看,很明显就看出来这首诗全诗的中心是“忆”,诗中虽然没有直接写出“忆”字,却是句句都在写“忆”,充分表达了诗人心中强烈的怀念之情。
看,“独在异乡为异客”,这句诗作为诗的第一句,里面的一“独”二“异”,将诗人内心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孤独之感,描写得淋漓尽致。
虽然诗人身处在繁华热闹的长安,虽然诗人踌躇满志,但是在茫茫人海中,举目四望,却孑然一人,找不到亲人的影子,孤独寂寞之感更甚。这句诗抒发了诗人那满满的离愁和伤感,让人刻骨铭心。
听,“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千古名句,传诵至今,俨然成为了在外游子思乡时的常用语句。游子在平日里自然也是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只是并没有佳节那般强烈。
在我国,古代每逢佳节,朝廷官员、书院也都是有放假的,这样离得近的那肯定都是一家人团团圆圆了,可独在异乡的游子,距离家乡那么远,尤其是在古代,车马慢,来回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此时内心的孤单就更加明显了。
于是“倍”字的运用,就将诗人、将异乡游子内心那平日里的思亲、佳节时的思亲,隐含又袒露地表达了出来,让我们既明显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思亲之情,又让我们对诗人的感情产生了共鸣。
想,“遥知兄弟登高处”,这年虽然诗人没有回家乡,但是遥望家乡的方向,诗人知道远在故乡的亲人,在今天这秋高气爽的日子是会一起登高望远,祈求幸福。只要想到故乡的亲人登高,心里的思念之情就更加强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自己在思念亲人的同时,故乡的亲人应该也会思念自己。
这句话寄托了亲人间的思念,即便身处异地,但是亲人间的念想是不会受到距离所影响的,这是血缘至亲、这是血缘之情。
思,“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种具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其具有祛邪、避灾的作用。在古代时,人们在重阳节就有佩插茱萸的习俗,因此在长安的人们,人人都插茱萸,处处都有茱萸。
而远在家乡的亲人,此时必然也是登高佩插上茱萸,但是却少了诗人一人。回想起往年团聚的情景,不管是在长安的诗人,还是在家乡的亲人,内心都感到无比的惆怅,原本登高时那雀跃、高昂的情绪,一下子就就跌落了下来。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那不同一般的思亲怀乡之情,又让整首诗富有一种接地气的生活气息,让我们从中深深感受到诗人与亲人间的情深。既是对家乡的思念,又是对亲人团圆的思念与渴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不得不说,在经历了岁月的蹉跎后,喜爱它的人却越来越多了。不管在何时,不管是何人,只要是经历了背井离乡、离亲别友的人们,在思念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作者简介:多平台创作者,花茶养生达人,著有散文合集《幸福那些小事情》。读书养人,花茶养生,用读书和花茶成就健康、不断成长的人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