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1962年江苏省扬剧流派观摩演出大会

作者:彭林刚

扬剧《十八相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剧《十八相送》

1962年全国文艺界呈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各地各院团推旧出新,大规模进行传统戏的挖掘整理以及新剧目创作演出,可以说好戏连台。这一年还拍摄了大量的戏曲电影,如京剧《野猪林》,越剧《红楼梦》《碧玉簪》《柳毅传书》,绍剧《三打白骨精》,川剧《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北京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柳子戏《孙安动本》等等。江苏省京剧团根据扬剧《三女审子》改编的《边关风云录》也被列入电影摄制的计划当中,可惜因为各种原因最终导致拍摄计划流产。这一年江苏的扬剧和锡剧分别举办了极其盛大的“流派会演”,扬剧界一般称之为”老艺人会演“。

“江苏省扬剧流派观摩演出大会”暨江苏省著名扬剧演员联合团(习惯称“老艺人会演”)从2月22日开始至3月10日结束,历时十七天,演出三十余场,先后在南京、扬州、镇江、泰州等地进行演出,反响十分强烈。

此次扬剧流派观摩演出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参加演出的老艺人众多。扬剧的名家名角主要集聚在江苏,因此几乎所有的扬剧流派创始人和知名扬剧艺术家金运贵、高秀英、华素琴、林玉兰、筱荣贵、石玉芳、潘玉兰、崔南笙、任桂香、房竹君等先后登台演出自己的看家好戏,甚至还有多年不登台的老艺人潘喜云、臧雪梅、林玉英、鲍春来等纷纷复出献艺,可以说这是江苏扬剧史上百年难得一见最豪华的演员阵容。

第二,演出剧目繁多,共展示了约五十余出剧目。既有《君臣游园》《活捉》《吴汉杀妻》《乔奶奶骂猫》《探亲》《宝玉哭灵》《十八相送》等扬剧优秀传统戏;又有根据传统幕表戏挖掘整理的《断太后》《王樵楼磨豆腐》《真假崔三》《洋烟自叹》等,还有根据扬州评话《清风闸》改编创作的《皮五辣子》及《崔子弑君》,同时在内部进行了《跳娘娘》《龙须面》《卖卦》《关灯跑马》等颇临失传剧目的展示演出。

第三,扬剧流派观摩演出影响空前广泛。大会共举办十七天,并在江苏四个主要城市及六合演出三十余场,仅南京地区十一天便演出二十二场,其中有老艺术家示范演出七台剧目(包括“花鼓戏”专场一台,“香火戏”专场一台),另外还有江苏省各扬剧院团优秀青年演员的专场汇报演出。

参加扬剧流派观摩演出大会的剧目,是建国后进行挖掘整理或新他剧目,约五十余出。因年代久远,不能完整记述,据可查资料及一些老艺人回顾,演出剧目有(部分,排名不分先后):

《石灰计》(任桂香、蒋剑峰、张瑞泉)

《方卿羞姑》(金运贵、杨霞云、陈金奎、陈金珠)

《重台分别》(金运贵、筱荣贵)

《皮五辣子》(蒋剑奎、华素琴、杭麟童、张玉莲)

《王樵楼磨豆腐》(张宝桢、陈金珠、陈金奎)

《丁郎寻父》(金运贵、潘喜云、高秀英)

十八相送》(金运贵、陈金珠)

《瞎子住店》(王月楼、张美云、汪麟童、黄春莺)

《活捉张三郎》(陈金珠、筱荣贵)

《断太后》(高秀英、林玉兰、王金洪)

《杀嫂斗庆》(石玉芳、王美云、崔南笙、汪麟童、纪玉峰)

《三搜店》(陈立祥、王美云、房竹君)

《王道士捉妖》(陈立祥)

《铡美案》(石玉芳、潘玉兰、崔南笙)

《崔子弑君》(蒋剑奎、华素琴、张玉龙、杭麟童等)

《乔奶奶骂猫》(张玉莲、李虹)

《吴汉杀妻》(石玉芳、武麟童、潘玉兰)

《抱石投江》(房竹君、林玉兰)

《王月英看灯》(筱荣贵、陈金珠)

《真假崔三》(周以庆、姜凤英)

《洋烟自叹》(许桂轩、蔡广茹)

《君臣游园》(石玉芳、潘玉兰)

江苏省扬剧团、江苏省青年扬剧团、扬州市扬剧团及镇江市扬剧团部分青年演员作了专场汇报演出,如陈惠泉、小华童、王月楼、李开敏主演的《三戏白牡丹》,盛澄文、陈美文主演的《义民册》,严秀兰、王庆昌、刘启华主演的《百花赠剑》等等。

观摩演出大会期间还对扬剧的传统剧目状况进行调研工作,并就扬剧的表演、剧目和音乐特点,以及如何继承发展及扬剧改革进行了多次座谈。此外,大会还邀请了扬州清曲大家 王万青从气、字 、节、韵等方面交流演唱心德与经验。 江苏省文化局长周邨给予观摩演出大会充分肯定,并作了扬剧今后发展方向专题报告,副局长郑山尊作了大会总结。

这里还要说一个小插曲:观摩大会结束后,省里举办庆功宴,唯独没有邀请扬州任何人员出席。因为1960年扬州排演的现代戏《夺印》存在一定的争议(另见“一篇通讯引发的扬剧作品”一文),当时的省委宣传部及文化局某些领导态度非常明确“不看好这出戏”。扬州方面没有因为“被判死刑”而放弃,1962年扬剧流派观摩演出大会期间,扬州提出自费到南京演出一场,征求专家与同行的意见,再次被省有关领导断然拒绝。扬州在《夺印》态度上的固执,因而得罪某些领导,扬州有关方面人员自然不在这次庆功宴的受邀范围。

由于经历现存江苏省扬剧派观摩演出大会可查询资料极其有限,难免有些疏漏的地方,不到之处,敬请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