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和加拿大科学家杰弗里·辛顿,以表彰他们在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这是物理学奖首次颁给人工智能领域学者。
值得关注的是,杰弗里·辛顿还在2018年获得了图灵奖。图灵奖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于1966年设立的计算机奖项,旨在奖励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图灵奖对获奖条件要求极高,评奖程序极严,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至今只授予78名获奖者,以美国、欧洲科学家为主。
难怪有很多人感叹,难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变身图灵奖?毕竟,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前从未直接颁发给计算机科学相关的研究,更何况两位获奖者中,有一位“纯纯”的计算机学家。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人工智能领域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对高校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高尖端学科,涉及了数学、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哲学和认知科学等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多学科知识。各高校人工智能学院的专业及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也各有侧重。
在当今时代,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转型的关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增长了30%,这不仅表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还在增加,也反映出国家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共有504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尤其是985名校。
如,北京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大学之一,是智能学科建设的引领者和开拓者。1988年成立了人工智能领域最早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200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智能科学系,2021年12月正式成立智能学院,通过整合原智能科学系、王选计算研究所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力量,将“智能科学与技术”纳入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
4月27日,在113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理论与架构”和“人工智能+X”两个重点方向,建设中国自主的“AI顶尖人才和原始创新基座”,由计算机科学专家、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任院长。
9月19日,同济大学将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和软件学院合并,成立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新学院的设立旨在培育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加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致力于推动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创新发展。
但高校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培养仍赶不上市场需求。人社部的报告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供求比例高达1:10。《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岗位,人才供给普遍较低,尤其是计算机视觉和智能语音方向,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人工智能行业最新收入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两个岗位的平均招聘月薪分别为 24007 元、26279 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算法、深度学习等岗位的招聘规模分别增长 111%、76%、61%。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军平认为,从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奖情况,和人工智能近年来对几乎全学科、所有领域的融入程度来看,也许,未来学好人工智能,很有可能会比拒绝人工智能的人,能更有效的工作、生活、形成新的重要发现,甚至争夺各个方向的诺贝尔奖。
对此,你怎么看?
热门跟贴